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
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
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
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
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
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
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
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
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景象,展示了古代官员离别时的隆重礼仪和对君王的尊崇。开篇“万国仰宗周”展现了对中央政权的向往和敬畏,而“衣冠拜冕旒”则具体化了这种敬意为实际行动。
诗人运用“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这一对比强烈的句子,既形象地表达了接待贵宾和送别官员时的排场与隆重,也暗示了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接着,“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则将这种尊崇之情推广到更大范围,几乎覆盖整个国家。
自然景物也被诗人巧妙地融入了这场盛会中,如“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风光,也让读者感受到宴会结束后离别时节的氛围。
最后,“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欢乐和即将分别时君王之忧的复杂情感。而“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则在视觉上再次强调了中央政权的威严与辽阔。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一场盛大的离别仪式,更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礼仪细节的精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君王以及官员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我登东山顶,酹酒问谢公。
公有调马路,我有下马松。
公有白云明月两窈窕,我有蒙川醉石双?珑。
公当偏霸坐江左,我当全盛从飞龙。
我生伊洛后,不敢恣情声伎颓彝风。
我无边徼寄,未试淮淝一捣符秦空。
公之能事我若不可及,公之风流我亦不苟从。
东山名同地隔数千里,我言曾入公之耳。
青天望断一蜚鸿,章江滔滔自流水。
长江万里岷峨来,奔流到海如奔雷。
江边山际乃有镇江府,襟喉三吴百粤何雄哉。
况迩南都根本地,掌司筦钥须英才。
同年进士黎天与,豸冠白简居乌台。
九重特命守此土,万姓渴望阳春回。
天堑之流益浩荡,铁瓮之城益崔巍。
山童巷妇需惠泽,使车商舶怀恩威。
公馀啸咏领风月,金焦江海为樽罍。
万岁楼头西北望,月光炯炯射三台。
皇华使者尺一纸,会徵黄霸待蓬莱。
嗟予荒谬百无用,却有健笔能品裁。
是时为君书德政,磨平北固为穹碑。
眇躬临亿兆,兢业凛渊深。
先哲羹墙见,前徽手泽寻。
弛张遵祖训,赏罚顺天心。
庶绩勤宵旰,微几慎影衾。
卫诗防湎酒,夏训戒从禽。
每喜亲耕稼,长怀劝织纴。
菽葵村落圃,桑柘水边林。
民乃邦之本,诚为帝所歆。
三冬盈瑞雪,九有遍甘霖。
岁稔田家乐,河清渔父吟。
群英襄治理,列士献规箴。
勉咏南薰曲,多惭继舜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