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其一》
《诗·其一》全文
唐 / 拾得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

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搆架。

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

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

(0)
注释
诸佛:众多的佛。
留藏经:留下佛经,指佛教的经典。
人难化:人们难以被教化、感化。
不唯:不仅。
贤与愚:贤明的人和愚蠢的人,泛指所有人。
个个:每个。
心搆架:心里有自己的想法、算计,此处‘搆架’比喻心理构造复杂。
造业:行为造作,特指造恶业。
大如山:形容恶业积累极多。
岂解:哪里会,怎么会。
怀忧怕:感到忧虑和害怕。
那肯:怎么愿意。
细寻思:仔细思考,深思熟虑。
日夜:整天,一直。
怀奸诈:心里充满奸诈狡猾的想法。
翻译
众佛留下佛经,皆因世人难以教化。
不分贤者或是愚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算计。
所作恶业堆积如山,怎会感到忧虑害怕。
他们怎愿深入思考,日日夜夜满脑子都是奸诈计谋。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佛教对众生愚昧执迷的慈悲关怀。"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一句指出佛祖留下来的经典,其目的在于救度那些难以觉悟的人。"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搆架"则揭示了无论是智者还是愚者,每个人内心深处都筑有障碍,不易彻底解脱。

接着的两句"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描绘了众生因无知而造作的恶业如同高山般沉重,而这些业力又常使人内心充满恐惧和忧虑。最后两句"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则表现了人们往往不愿深入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却总是怀着欺骗与狡猾之心,陷于无尽的苦海。

这首诗通过对比佛法与众生业力的强烈对比,展现了拾得僧人对于世间万象深刻的观察和悲悯的情怀。

作者介绍
拾得

拾得
朝代:唐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猜你喜欢

有怀敬亭

斗洒双柑春正浓,苍崖古寺旧游踪。

一鞭残照吟归晚,今宿西山第几峰?

(0)

赠张芑塘

数载劳心忆,相怜把袂初。

三京平子赋,一醉伯英书。

北固留青眼,西湖有故庐。

秋风乡味重,莫漫思鲈鱼。

(0)

登观音阁吊安亲王故园

落木响萧飕,遥登古佛楼。

白云樵子径,黄叶废园秋。

台榭啼乌恨,邱林落日愁。

临风吊遗迹,竹外梵声幽。

(0)

题敬亭弟松崖披卷图·其二

射雕试遍郊原马,怀古曾传塞上歌。

更向林泉深逸趣,一人一卷对烟萝。

(0)

读司马文正诗有和邵尧夫年老逢春三首·其二

拈到屠苏不占先,赏心乐事转堪怜。

谁知白发称难老,未必青春定少年。

洛下花开真率会,香山酒热艳阳天。

风流自是称先辈,不到华巅总惘然。

(0)

饮马长城窟

朝饮马,暮饮马,饮马日日长城下。

朔风吹鬓寒,黄云迷四野。

沙场冰僵塞草死,惟有长城窟中水。

挽马立踟蹰,马毛如猬起。

但愁窟中澌,寒浸伤马齿。

忆惜少年场,习射走长杨。

不昔障泥五花锦,昆明池里刷龙骧。

秋风几度马齿长,长城窟下老边疆。

老边疆,历风霜。

低头窟里愁无限,举头落日思帝乡。

君不见,边马归心思汉月。

又不见,壮士暮年悲白发!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