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楼阁倚中天,借住僧房又隔年。
方外几时堪结社,名山到处可栖禅。
晓携金锡云生钵,夜对龛灯月满船。
我忆远公能说偈,临风谩为写长笺。
旃檀楼阁倚中天,借住僧房又隔年。
方外几时堪结社,名山到处可栖禅。
晓携金锡云生钵,夜对龛灯月满船。
我忆远公能说偈,临风谩为写长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即将返回昆山的情景,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首联“旃檀楼阁倚中天,借住僧房又隔年”以壮丽的寺庙景象开篇,暗示了僧人的修行环境之高雅,同时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僧人生活的简朴。颔联“方外几时堪结社,名山到处可栖禅”则表达了对结社共修的渴望以及对遍访名山修行的向往,体现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外在世界的探索。
颈联“晓携金锡云生钵,夜对龛灯月满船”生动地描绘了僧人日常修行的生活场景,早晨携带法器和食物,夜晚对着佛龛的灯光,与月光相伴,既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细节,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尾联“我忆远公能说偈,临风谩为写长笺”则是诗人对僧人修行经历的感慨,提到东晋高僧慧远能吟诵佛偈,表达了对僧人智慧与修为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僧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修行生活的宁静与庄严,以及诗人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共鸣,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芸帙缃函系所思,玉人郑重远相携。
闷来只仗琵琶写,说处仍防鹦鹉知。
破镜刀环寻旧约,琼枝璧月费新词。
莫嫌大雅凋零尽,犹有春风属扫眉。
五月火云烧幽州,大风驱之云不流。
昨夜雨来不盈掌,山鬼叫啸农为愁。
远闻秦中黑霜下,化作??飞满野。
秦人瘠畏越人视,君今西去胡为者?
道是终南山色佳,四时众壑鸣风雷。
莲花百丈青到眼,骑龙直上升仙台。
君家昔人东陵老,种瓜却解尘缨早。
我欲随君问故侯,何由共踏青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