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无丹青,句妙山水障。
可惜杜少陵,不见黄公望。
眼中无丹青,句妙山水障。
可惜杜少陵,不见黄公望。
此诗《为伯卿题山水障子(其三)》由清代诗人朱景英所作。诗中以“眼中无丹青”开篇,巧妙地将视觉与内心感受相融合,暗示了诗人对眼前山水的独特见解,不拘泥于传统绘画的束缚,而是通过诗句直接描绘出山水的神韵与意境。
“句妙山水障”,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笔下的山水不仅仅是静态的画面,而是蕴含着深邃的情感与哲思,如同一道屏障,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让人沉浸在自然之美中。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障”字,不仅指物理上的遮挡,更象征着心灵的庇护与精神的寄托。
后两句“可惜杜少陵,不见黄公望”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人未能亲见这一艺术成就的遗憾。杜少陵即唐代大诗人杜甫,以描绘自然景色著称;黄公望则是元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画。诗人通过对比,既赞美了黄公望在山水画领域的卓越成就,也暗含了对自身能够将这种艺术境界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的自豪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还体现了其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与融合,以及对历史文人的敬仰之情。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诗人成功地将视觉艺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幅超越时空的山水画卷。
风露驱炎毒。记仙翁、飘然谪堕,吹笙骑鹄。
历历汉初秦季事,山下瓜犹未熟。
过眼见、群雄分鹿。
想得拂衣游汗漫,试回头、刘项俱蛮触。
斫鲸脍,脯麟肉。越人好事因成俗。
拥遨头、如云士女,山南山北。
问讯先生无恙否,齐鲁干戈满目。
且游戏、扶胥黄木。
不是世无瓜样枣,便有来、肯饱痴儿腹。
聊举酒,笑相属。
华发萧萧,归碧鸡坊,出金马门。
把一枝色笔,掷还郭璞,些儿残锦,回乞天孙。
永免朝参,更无宣锁,送老三家水竹村。
休休也,任巫阳来下,未易招魂。茅檐安得庖阍。
倩便了沽来酒满樽。
叹角巾东路,吾寻初服,上书北阙,子漫危言。
漏院霜靴,火城雪辔,得似先生败絮温。
安危事,付布衣融泰,鼎足膺蕃。
水浴芙蓉净。护浓香、迟开半敛,靓妆临镜。
长忆耶溪薰风里,年少红颜照映。
夜露冷、酒随香醒。
回首当时同舟侣,为相思、怕折琼瑶柄。
千万缕,意难罄。玻璃三万六千顷。
洗精神、尘埃尽绝,夐然端整。
浪蕊年来都慵问,爱此浓情淡性。
待移种、灵根玉井。
太一真人今何在,取高花、十丈供烟艇。
来伴我,泛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