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烟凄绕愁行客。客行愁绕凄烟碧。肠断隔山长。
长山隔断肠。晓风凄月小。小月凄风晓。
楼倚奈人愁。愁人奈倚楼。
碧烟凄绕愁行客。客行愁绕凄烟碧。肠断隔山长。
长山隔断肠。晓风凄月小。小月凄风晓。
楼倚奈人愁。愁人奈倚楼。
这首《菩萨蛮·送仲韶北上回文》由明代女诗人沈宜修所作,以细腻的情感和巧妙的回文结构,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离别之愁。
“碧烟凄绕愁行客”,开篇即描绘出一幅离别的画面,碧绿的烟雾缭绕在行旅之人周围,营造出一种忧郁而哀伤的氛围,将离愁别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客行愁绕凄烟碧”,行客在烟雾中徘徊,愁绪随着烟雾弥漫,两者相互交织,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这里运用了回文的技巧,将“碧烟凄绕愁行客”倒过来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肠断隔山长,长山隔断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痛苦,山与山之间仿佛是心灵的隔阂,让彼此的心灵无法触及,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与无奈。
“晓风凄月小,小月凄风晓。”晨风中带着寒意,月色显得格外清冷,月光下的风也似乎带上了哀愁。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喻了离别后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楼倚奈人愁,愁人奈倚楼。”高楼之上,倚楼远望,却只能看到无尽的远方,心中满是愁绪。这不仅是对空间距离的感叹,更是对心灵距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不舍。
整首词通过回文的巧妙运用,以及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离别之痛的深切体会。沈宜修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表达,又具有艺术上的独特魅力。
为语路头人,莫采路头花。
路花可采不可久,路人未必皆无家。
家中旧花君莫厌,旧花却让新花艳。
旧旧新新总是花,何事丈夫心易变。
东风不管路花开,狼藉风前扑鼻来。
锯叶象苞鱼子孕,麝脐螺甲龙涎煤。
我来六月二十六,苦热惊闻香馥馥。
儿童采尔如采薪,悔不移根在幽谷。
人言路花香异常,此花附炎不附凉。
天公冷眼正觑尔,且莫纷披热水傍。
嗟君苦行役,繄我苦端居。
端居何所苦,身若拘橛株。
行役何所苦,茫茫将焉如。
忆昔五年前,君曾学珈瑜。
瘦藤拄破衲,怀有摩尼珠。
咏我笠屐图,念我箪瓢癯。
前无潜与洪,气味蔬笋殊。
一别雨绝天,阔焉閒居诸。
戊午夏四月,何来意勤渠。
袖中出新诗,字字璠与玙。
入云裂金石,倾耳谐笙竽。
祝我百千岁,不为食无鱼。
再拜忽大笑,自怜非故余。
摩顶已胜簪,树颏如栖苴。
往事勿复道,返服寻故墟。
君诚贾浪仙,我岂昌黎与。
何所见而逃,残此千金躯。
何所见而归,还此数茎须。
逢场皆作戏,儒佛何拘拘。
我岁已初度,冉冉过隙驹。
婚嫁尚未毕,徘徊岐路衢。
本来有发僧,未乞剃头书。
我今欲作佛,君胡遽归儒。
感君远来意,聊复驻须臾。
老我柳生肘,更为儿女驱。
相对阻啸歌,不能朝夕俱。
君去从何方,君意将何需。
出门即羊肠,谁能曳长裾。
寒暄各异态,胶漆亦可渝。
我虽能说项,宁无鬼揶揄。
有书不见答,上天谁吹嘘。
所以苏子瞻,掷笔长欷歔。
明珠必按剑,不如弃路隅。
何以塞君望,中夜步庭除。
举头见河汉,历历种白榆。
安得榆为钱,持赠满君车。
解脱行役苦,高枕故园庐。
分袂更申章,效我一得愚。
努力事千秋,无负此头颅。
《赠张仪吉还钱塘》【明·张萱】嗟君苦行役,繄我苦端居。端居何所苦,身若拘橛株。行役何所苦,茫茫将焉如。忆昔五年前,君曾学珈瑜。瘦藤拄破衲,怀有摩尼珠。咏我笠屐图,念我箪瓢癯。前无潜与洪,气味蔬笋殊。一别雨绝天,阔焉閒居诸。戊午夏四月,何来意勤渠。袖中出新诗,字字璠与玙。入云裂金石,倾耳谐笙竽。祝我百千岁,不为食无鱼。再拜忽大笑,自怜非故余。摩顶已胜簪,树颏如栖苴。往事勿复道,返服寻故墟。君诚贾浪仙,我岂昌黎与。何所见而逃,残此千金躯。何所见而归,还此数茎须。逢场皆作戏,儒佛何拘拘。我岁已初度,冉冉过隙驹。婚嫁尚未毕,徘徊岐路衢。本来有发僧,未乞剃头书。我今欲作佛,君胡遽归儒。感君远来意,聊复驻须臾。老我柳生肘,更为儿女驱。相对阻啸歌,不能朝夕俱。君去从何方,君意将何需。出门即羊肠,谁能曳长裾。寒暄各异态,胶漆亦可渝。我虽能说项,宁无鬼揶揄。有书不见答,上天谁吹嘘。所以苏子瞻,掷笔长欷歔。明珠必按剑,不如弃路隅。何以塞君望,中夜步庭除。举头见河汉,历历种白榆。安得榆为钱,持赠满君车。解脱行役苦,高枕故园庐。分袂更申章,效我一得愚。努力事千秋,无负此头颅。
https://shici.929r.com/shici/nSpW1ll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