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洞庭》
《怀洞庭》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

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

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

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怀huáidòngtíng
táng /

guòlíngsuìrénwènliú
zhōngxiāomǎnyuèzàisēnglóu

zhēnxiánchànglíngjūnshìmànchóu
jīnláichángwǎngshuíjièlánzhōu

注释
忆过:回忆过去经过。
巴陵:地名,位于湖南北部,这里代指诗人曾经游历的地方。
岁:时间,这里指过去的时光。
无人:没有人。
问去留:询问我要走还是要留。
中宵:半夜时分。
满湖月:整个湖面都被月光覆盖。
独自:单独,一个人。
僧楼:寺庙中的楼阁。
渔父:渔夫,捕鱼的人。
真闲唱:真正悠闲地唱歌,表示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代指屈原。
谩愁:无尽的忧愁,这里指屈原常怀忧国忧民之情。
今来:现在,如今。
欲长往:想要长久地离开。
谁借:谁能借给。
木兰舟:用木兰树所造的船,常用于诗词中象征舟楫或泛指小船。
翻译
回忆经过巴陵的时光,没有人询问我是去是留。
半夜时分,湖面上洒满明亮的月光,我独自一人在寺庙的楼阁上。
渔夫的歌声真是悠然自得,而屈原却满怀无尽的忧愁。
现在我想长久地离开这里,谁能借我一艘木兰舟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头“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在巴陵居住时光的回忆,那时候似乎无忧无虑,没有人关心他是否留下或离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可能是寂寞或独立。

“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则描绘了一幅夜景图。诗人在深夜时分,独自一人坐在僧楼之上,欣赏着湖面上的明月。这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中,“渔父”指的是渔民,而“真闲唱”则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不加修饰的歌唱。这种歌唱可能来自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也许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灵均是谩愁”则透露出诗人的某种忧愁,这些忧愁或许是诗人对于现实无法如愿以偿所致。

最后,“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表达了诗人想要继续前行,可能是要离开目前的居住地,但是“谁借木兰舟”则显示出一种无奈和困惑,似乎在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继续旅程的工具或途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心境。同时,它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某种忧愁和无奈。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冬怀八首·其八

朝暾惨淡夕飙寒,痛饮豪吟且自宽。

万里高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蹒跚。

先鞭未许终输祖,前箸何妨借报韩!

安得三涂还带砺,却令百粤尽衣冠。

(0)

马尔毓不应幕府辟召

何劳帷帐借前筹,司马于今已倦游;

但傲自知无媚骨,得閒还许且科头;

双扉斜日眠黄犊,一榜兼云伴白鸥。

只恐存亡犹有恨,莫教沈醉过西洲!

(0)

龙王嫁女

一派笙歌出禹门,波臣水伯送鱼轩。

他时九子传奇种,赑屃真堪作外孙。

(0)

铁钱

竟化铜山作铁钱,一文偿十百偿千。

度支已告脂膏竭,阿堵无殊品质悬。

如此六州真铸错,可怜九府欲通权。

从今万选何人重,却对泉刀一黯然。

(0)

罗兼三自豫章归

音书久已断文鳞,今日刀环幸再亲。

一十三年沉苦海,二千馀里作劳薪。

西江流水难销恨,南国归帆许问津。

从此家乡长聚首,赢他遗骨瘗边尘。

(0)

仿元人东阳十咏·其九断碑

古陇斜阳老犊耕,墨花落尽石花生。

闺房有恨淮西泄,雷火何辜荐福轰。

世代销亡原浩劫,墓门谀媚总浮名。

却愁八字分明在,齑白零星读不成。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