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拟古九首·其四》
《和陶拟古九首·其四》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

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

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0)
注释
八荒:极远的地方。
藩篱:比喻边疆或屏障。
若士:指有才德的人。
期:期望。
战场:发生战斗的地方。
黎母:地名,海南的山。
嵩:嵩山,五岳之一。
膏泽:肥沃的土地,此处指恩泽。
芋魁:大芋头,代指粗茶淡饭。
翻译
少年时期喜好远游,胸怀壮志遍布八荒。
四方异族如屏障,四海环绕我居所。
卢生和你这样的士人,期望渺茫何足道。
稍稍欣慰海南州,自古以来未有战事。
遥望黎母奇峰,与嵩山、邙山有何不同。
飞瀑从万丈悬崖泻下,白鹤翩翩起舞高低飞翔。
支流尚未汇入大海,丰润的恩泽遍洒此地。
即使芋头能果腹,没有肉食又何妨。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由探索和远游的向往,以及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描绘。全诗语言畅达,意境辽阔,充满了豪放的情怀。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 开篇即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年轻人应该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的广阔。"荡"字用得非常好,既有扫除心中尘埃的意味,也有开拓视野的勇气。

“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居住环境,将边疆之地比喻为安全的屏障,而整个世界都围绕在自己的家园周围。这种设定体现了诗人对于和谐与包容的追求。

“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 这里提到了历史上的隐逸者卢生的故事,与之相比,即便是渺小的人生,也无需过分计较。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正是苏轼内心世界的写照。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对于海南州的一丝喜悦,在于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这反映出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描绘了海南的自然风光,其中“奇峰”、“黎母”等意象,都在强调自然之美,而“舞鹤”则增添了一份生动。

最后几句:“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表现了对土地肥沃、生活自给自足的满意,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珍视。"膏泽"指的是水中的养分,而"芋魁"则是可以食用的植物,体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理想居所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苏轼豁达、自在的心灵世界。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夏夕雨中

满林钟磬夜偏长,古鼎闲焚柏子香。

石榻未成芳草梦,西风吹雨过池塘。

(0)

句·其七十八

丹枫映郭迥,绿屿背江深。

(0)

颂古四首·其二

荆棘林中宣妙义,蒺藜园里放毫光。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0)

越园离旧京八年矣甲戌九月重来存问故人经旬而归留别社园诗以送之

菊晚作花寒恻恻,离客对花意脉脉。

西湖菊本先秋开,只有江山异南北。

眼前佳色乐无极,乱世相过古难得。

短山压檐昔所登,长廊百丈今轩腾。

八年此地已迁换,国疆乃与春泮冰。

霜花露叶弱不胜,今朝与子扶阑凭。

有诗不必似谢鲍,有酒何尝救饥饱。

别诗离酒与花明,可惜紫蟹非三泖。

二十年来燕市氓,日日湖鲹思溉烹。

熊掌白鱼美莫媲,赠子何如交广橙。

(0)

偈颂四首·其二岁夜

叔季精神元似旧,慧慈面目只如新。

来年年是去年年,今日日同明日日。

(0)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三十九

去从闹市红尘去,归向白云深处归。

因甚更无迎与送,去来寸步不曾移。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