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三百日,烈风朝暮吹。
不知剖判来,曾有无风时。
况兹踰年旱,小雨时散丝。
蓬蓬从天来,一扫云气离。
虽荷扇暍劳,要无膏润滋。
功过不相庚,退坐徒叹咨。
何当快雨至,檐霤如绠縻。
万瓦跃冰丸,千虹注幽池。
坐见槁死苗,翠浪翻前陂。
雨罢树不摇,溟溟天宇垂。
此事恐无冀,忘言咏吾诗。
一岁三百日,烈风朝暮吹。
不知剖判来,曾有无风时。
况兹踰年旱,小雨时散丝。
蓬蓬从天来,一扫云气离。
虽荷扇暍劳,要无膏润滋。
功过不相庚,退坐徒叹咨。
何当快雨至,檐霤如绠縻。
万瓦跃冰丸,千虹注幽池。
坐见槁死苗,翠浪翻前陂。
雨罢树不摇,溟溟天宇垂。
此事恐无冀,忘言咏吾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干旱之年的风景画面,通过对比干旱与雨水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开篇“一岁三百日,烈风朝暮吹”直接刻画出长时间的干旱和狂风的肆虐,让人感到一种自然力量的无法抗拒。
“不知剖判来,曾有无风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是否存在过平静无风日子的怀疑,通过这种怀疑强化了目前干旱状况的严峻性。
接下来的“况兹踰年旱,小雨时散丝”和“蓬蓬从天来,一扫云气离”则描绘了一种小雨到来但又迅速离去的情景,反衬出干旱的持久与普遍。
诗人通过“虽荷扇暍劳,要无膏润滋。功过不相庚,退坐徒叹咨”表达了对干旱带来的辛勤劳作和收获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以及对于这种努力与结果不成正比的无奈。
“何当快雨至,檐霤如绠縻。万瓦跃冰丸,千虹注幽池”则是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暴雨的期待,这种期待中带有一丝渴望和急切。
“坐见槁死苗,翠浪翻前陂。雨罢树不摇,溟溟天宇垂”描绘了一幅雨后景象:干枯的植物因雨水而复苏,而树木在雨停之后依然坚立,天空中布满了细密的云朵。
最后,“此事恐无冀,忘言咏吾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场雨水是否能够长久,以及对未来仍旧保持怀疑的心态,同时也将这种自然界的变幻通过诗歌来记录和传承。
嶰溪有美竹,挺挺霜雪中。
何人断两节,制为十二筒。
宫商自相应,凤鸟鸣雌雄。
一鸣垂衣裳,再鸣致时雍。
从此去不返,治道竟少隆。
鄙哉叔孙氏,绵蕝变王风。
寥寥数千载,伊谁启冥矇。
后皇如有作,声教垂无穷。
车摇摇,蓟门路。
高丽骄马不受鞭,方郎得官上车去。
蓟门南头卢水流,燕姬十五居酒楼。
弹筝唱歌《折杨柳》,落日车前劝郎酒。
南陌行人往复来,几人似郎得官回。
郎车莫驱伤马足,车中本载连城玉。
车摇摇,邬子洲。
卖车买船载旗鼓,晴湖风轻闻棹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