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押不芦,虽死元不死。
未见涤肠人,先闻弃箦子。
草食押不芦,虽死元不死。
未见涤肠人,先闻弃箦子。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白珽所作,名为《续演雅十诗(其二)》。其中,“草食押不芦,虽死元不死。”表达了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要坚守节操,不改变初心。“未见涤肠人,先闻弃箦子。”则描绘了一种现象,即在还没有遇到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之前,就已经遭到了他人的排斥。
全诗通过对比鲜明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持自我。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境,以及在逆境中保持本色的坚定态度。这首诗语言简洁有力,寓意深刻,是一篇蕴含丰富哲理的佳作。
寂寞山城,春已半、好花都折。
无奈向、阴晴不定,冷烟寒食。
莫问花残风又雨,且须烂醉酬春色。
叹使君、华发又重来,人应识。丹井畔,山桥侧。
空翠里,烟如织。便直教马上,醉巾沾湿。
丞相车茵端未惜,孟公好客聊无客。
算明年、溪路海棠开,还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