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有客跨青牛,倒屣相迎入便留。
不觉人间非甲子,已知天外是神洲。
宣尼愿在终浮海,屈子文成合远游。
笑指八仙皆上座,从君今日老糟丘。
门前有客跨青牛,倒屣相迎入便留。
不觉人间非甲子,已知天外是神洲。
宣尼愿在终浮海,屈子文成合远游。
笑指八仙皆上座,从君今日老糟丘。
此诗《和陈芳绩诗(其五)》由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通过描绘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哲理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首句“门前有客跨青牛”,以“青牛”这一古代神话中的元素,象征着神秘与超脱,预示着来访者非同寻常的身份或背景,为后文的对话与交流埋下伏笔。
“倒屣相迎入便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接待,表现出深厚的友情与尊重。这里的“倒屣”即倒穿鞋子,是一种表示极度欢迎的姿态,显示出主人对客人到来的重视与喜悦。
“不觉人间非甲子,已知天外是神洲”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前句暗示时间仿佛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停滞,后句则指出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存在着不同的世界,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宣尼愿在终浮海,屈子文成合远游”引用孔子和屈原的故事,借以表达对先贤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的敬仰。孔子曾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追求,而屈原则因忧国忧民而远游,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先贤精神的传承与追随。
“笑指八仙皆上座,从君今日老糟丘”最后两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既是对当前聚会氛围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进一步阐述。八仙是中国传说中的神仙,此处比喻聚会中的嘉宾均为高人雅士;“老糟丘”则是对聚会饮酒、享受生活的形象描述,体现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乐观与豁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探索与享受生活的向往。
静爱青苔院,深宜白发翁。
貌将松共瘦,心与竹俱空。
暖有低檐日,春多扬幕风。
平生闲境界,尽在五言中。
两鬓苍然心浩然,松窗深处药炉前。
携将道士通宵语,忘却花时尽日眠。
明镜懒开长在匣,素琴欲弄半无弦。
犹嫌庄子多词句,只读逍遥六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