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净无馀,体明而虚。秋高夜永,河阔星疏。
宛转兼而到,偏圆卷复舒。
媚川果若珠含蚌,应物何妨井觑驴。
尘净无馀,体明而虚。秋高夜永,河阔星疏。
宛转兼而到,偏圆卷复舒。
媚川果若珠含蚌,应物何妨井觑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秋夜景象。"尘净无馀,体明而虚",暗示画面清清爽爽,禅师与化主的形象如明净之心,超脱世俗尘埃。"秋高夜永,河阔星疏"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开阔与寂静,星星稀疏,显得天空更为辽远。
"宛转兼而到,偏圆卷复舒"运用比喻,可能形容禅师或化主的举止或心境,既有婉转变化,又有自在舒展,如同自然界的圆月和云卷云舒。"媚川果若珠含蚌,应物何妨井觑驴"这两句则以生动的意象比喻,将禅师的智慧比作明珠藏于蚌壳之中,即使面对世间万象,也能如井底之蛙看驴,保持内心的清明与从容。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禅师与化主修行境界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他们内心的宁静、智慧以及对世界的独特洞察。
清切空阶月,相依欲二更。
寂喧非一致,千秋同此明。
萧萧庭中女,俯仰触中情。
对此令人远,况乃兼秋声。
浅深各有感,今昔宁无惊。
秋在孤吟外,愁从何处生。
人生有代谢,万物有衰荣。
茫茫乾坤里,相积为愁城。
欲挽西江水,一洗万古情。
虚窗来素影,清泪落寒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