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风轻帘不动,桃李无言莺有梦。
美人飞上巫山峰,珊瑚枕寒玉肌冻。
阑干十二悄无人,游丝寂静吹网尘。
蜂喧蝶嚷春不管,一缕云鬟香剪剪。
无端芳草是天涯,历乱关山忘近远。
落花风轻帘不动,桃李无言莺有梦。
美人飞上巫山峰,珊瑚枕寒玉肌冻。
阑干十二悄无人,游丝寂静吹网尘。
蜂喧蝶嚷春不管,一缕云鬟香剪剪。
无端芳草是天涯,历乱关山忘近远。
这首《春睡曲》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午后的静谧画面,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景象。
首句“落花风轻帘不动”以轻柔的春风和静止的窗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桃李无言莺有梦”,桃树和李树虽默默无语,但黄莺却在它们之间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静默的美。
“美人飞上巫山峰,珊瑚枕寒玉肌冻”,诗人将一位美丽的女子比作飞上巫山的仙女,她枕着珊瑚制成的枕头,肌肤如玉般冰凉,这一形象既展现了女子的高洁与脱俗,也暗含了春日午后的清凉与宁静。
“阑干十二悄无人,游丝寂静吹网尘”,十二根栏杆空无一人,只有游动的蛛丝在微风中轻轻拂过尘网,这一细节描绘了环境的孤寂与静谧,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万物的变迁。
“蜂喧蝶嚷春不管,一缕云鬟香剪剪”,蜜蜂与蝴蝶在花间忙碌,似乎对春天的到来毫不在意,而女子的一缕云鬓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如同春天的气息,既温柔又充满生命力。
最后,“无端芳草是天涯,历乱关山忘近远”,无端的芳草仿佛延伸至遥远的天边,连绵的山脉让人忘记了距离的远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午后场景,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