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安公房问法》,其中流露的是诗人对时间易逝、世事无常以及对禅学修行的一种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超脱,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情操。
"流年一日复一日"表达了时间流逝不息的感慨,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着,带走了岁月的痕迹。"世事何时是了时"则表明诗人对世间纷扰无常的忧虑,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安宁。
而接下来的两句"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佛法的探究与追求。这里的“东林”指的是寺庙或僧人的居所,“禅伯”是对僧侣的一种尊称,而“遣将心地学琉璃”则是在表达要用心去学习和领悟佛教中的智慧,"琉璃"在这里象征着清净无瑕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和对禅法的探求,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与内心平静的追寻。
十二持刀斩贼首,白金奉母儿偿酒。
转战生擒三鹞归,分镇卢州划疆守。
土桥伏起兵未交,踣腾他骑驰风飙。
反斗直前挟其槊,颓垣跃入虎怒哮。
追者辟易乃脱兔,飞章曲直中朝诉。
千金为赗何足多,度外置之以国故。
师回铜陵驾小舟,葛衣络臂箭伤喉。
白龙鱼眼一奇货,田雄挟作归命侯。
事不可为剌吭死,手腕血溅长江水。
风涛夜作鬼雄呼,酒气鞭声黄闯子。
洞天在何许,乃近在人间。
神仙亦人耳,仙成厌尘寰。
冥冥隐玄洞,峨峨括苍山。
卿云时蓊勃,赤乌昔飞翻。
缅怀葛玄翁,一往不复还。
餐霞弄明月,解缨濯潺湲。
青芝伺时生,绿萝共谁攀。
服食去道远,孤坐亦非丹。
清歌极幼眇,朱书勒孱颜。
千年有白鹤,飞来启玄关。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
永日空园双燕语,折尽柳条长短。
白眼看天,青袍似草,最觉当歌懒。
愔愔门巷,落花早又吹满。
凝想烟月当时,饧箫旧市,惯逐嬉春伴。
一自笑桃人去后,几叶碧云深浅。
乱掷榆钱,细垂桐乳,尚惹游丝转。
望中何处,那堪天远山远。
笑谓东阳子。论男儿、泥涂休恨,云霄勿喜。
自昔奇才多沦落,溷迹屠羊牧豕。
算奴价、竟何如婢。
细数平生袁灌少,只掉头、优孟吾知己。
问五十,行年是。碧菰城下烟波美。
且徜徉、一帆苕霅,西风十里。
地是乌程饶名酒,莫管人间万事。
姑引满、颓然而醉。
难得中秋逢两度,碧圞圆、长浸空明里。
湖面月,又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