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七月热未已,渴乌呀呀井无水。
炎官护前不少敛,树头敢望秋风起。
天公老手亦岂难,雨来黑云如坏山。
瓦沟淙淙万银竹,变化只在须臾间。
老夫挑灯北窗下,山童夜归泥过踝。
草根促织有底忙,缣衣未赎还慨慷。
吴中七月热未已,渴乌呀呀井无水。
炎官护前不少敛,树头敢望秋风起。
天公老手亦岂难,雨来黑云如坏山。
瓦沟淙淙万银竹,变化只在须臾间。
老夫挑灯北窗下,山童夜归泥过踝。
草根促织有底忙,缣衣未赎还慨慷。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炎热难耐的情景,诗人以"吴中七月热未已"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江南地区酷暑的持续。"渴乌呀呀井无水"一句,通过乌鸦的叫声和干涸的井水,渲染出干旱的氛围。"炎官护前不少敛"暗指天气酷热,连火神也似乎不愿收敛其威力。
然而,诗人并未绝望,他相信"天公老手亦岂难",暗示着自然的力量。果然,"雨来黑云如坏山",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乌云密布,如同崩塌的山峰。雨水倾泻而下,"瓦沟淙淙万银竹",生动描绘了雨势之大,仿佛无数银色的竹子在屋檐上流淌。
诗人身处室内,"老夫挑灯北窗下",在雨夜中挑灯读书,与山童"夜归泥过踝"形成对比,展现出对清凉夜晚的期待。最后,诗人借"草根促织有底忙",感叹即使在这样的天气变化中,自然界的生命仍在忙碌,而自己则因未能赎回珍贵的缣衣而感到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的变化为线索,表达了对夏日酷暑的无奈和对清凉到来的期盼,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陆游深沉的生活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吾生回首几元夕,半在他乡作行客。
今宵明月乡园看,负此良宵亦堪惜。
檐花不开庭树羃,瓦脊初霜似烟白。
月光依依来照人,先照墙头远山碧。
远山在墙江绕城,登城望江江水清。
江风不动媚山色,城头树色相回萦。
城头惟听老鸦语,江上但有孤鸿声。
孤鸿一声江月午,戍卒连营打严鼓。
千家万家早键户,那有华灯竞歌舞?
相看月色转凄瘦,照我归来亦清苦。
归来且酌清尊酒,寿我高堂列儿妇。
不知凉露飘巾帻,乍溢馀辉入窗牖。
人生离合难自期,眼前之乐谁能移?
试看海上流亡客,几辈团员对酒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