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歌》
《高歌》全文
明 / 杨爵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问予何事日高歌,只恐胸中他虑多。

闲事愁人人易老,得高歌处且高歌。

问予何事日高歌,眼底纷纷将奈何。

一曲不知天地大,得高歌处且高歌。

问予何事日高歌,困里光阴恐易过。

宇宙和平方寸地,得高歌处且高歌。

问予何事日高歌,声响悠然即太和。

心到忘机是真乐,得高歌处且高歌。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名为《高歌》。诗中以“问予何事日高歌”开篇,连续四句以问答形式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第一句“问予何事日高歌,只恐胸中他虑多。”诗人自问为何每日高歌,是因为担心心中杂念太多,通过歌唱来排解内心的忧虑与烦恼。

第二句“闲事愁人人易老,得高歌处且高歌。”诗人认为,生活中琐碎的忧愁容易让人衰老,因此在能够高歌之时,就应该尽情歌唱,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第三句“问予何事日高歌,眼底纷纷将奈何。”诗人再次提出疑问,为何每日高歌,面对眼前纷繁复杂的世界,似乎无能为力,但依然选择歌唱。

第四句“一曲不知天地大,得高歌处且高歌。”诗人通过歌唱,仿佛忘记了世界的广阔与复杂,只在歌声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因此在能够歌唱的时候,就应当尽情歌唱。

第五句“问予何事日高歌,困里光阴恐易过。”诗人思考,为何每日高歌,是因为害怕时间在困顿中流逝,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歌唱来珍惜每一刻。

第六句“宇宙和平方寸地,得高歌处且高歌。”诗人领悟到,即使是在狭小的空间内,也能感受到宇宙的和谐与宁静,因此在能够歌唱的地方,就应该尽情歌唱,享受这份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第七句“问予何事日高歌,声响悠然即太和。”诗人进一步阐述,歌唱的声音悠然自得,如同太和之境,充满了和谐与宁静。

第八句“心到忘机是真乐,得高歌处且高歌。”诗人总结,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忘却机巧,因此在能够歌唱的地方,就应该尽情歌唱,享受这份来自心灵深处的真乐。

整首诗通过对“高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强调了在忙碌与烦恼之中寻找内心平静与快乐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杨爵
朝代:明

(1493—1549)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猜你喜欢

兄长莒公赴镇道出西苑作诗有长杨猎近寒熊吼太液歌馀瑞鹄飞语警迈予辄拟作一篇

宝楼斜倚阙西天,北转楼阴压素涟。

白雪久残梁复道,黄头閒守汉楼船。

尘轻未损朝来雾,树暖才容腊外烟。

弭节不妨饶怅恋,待歌鱼藻记他年。

(0)

湖上·其一

萧萧露白蒹葭老,索索风乾杨柳疏。

坐见渔舟归浦尽,小篷明灭上灯初。

(0)

桃·其二

绛蕊迎春五出齐,开时未识早莺啼。

不应尽占游人赏,留取馀芳付李蹊。

(0)

平日惯从山外看,不禁烦恼著山围。

(0)

宫词·其十三

绣鞍新辔饰玫瑰,随驾堤边试马回。

苑蕙香轻沙路湿,玉蹄沾得落花来。

(0)

宫词·其二十七

春宵宫女著春绡,铃索无风自动摇。

昼下珠帘猧子睡,红蕉窠下对芭蕉。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