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陀风月在,处处得真居。
一六同妙湛,三千皆宴如。
补陀风月在,处处得真居。
一六同妙湛,三千皆宴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描绘了补陀山的风月景色和自然景观。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灵溪寺周边的山水之美,如“风月在”、“妙湛”、“宴如”,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卷。诗人游历了龙潭、上洞,探寻自然奇观,感叹于岩洞的巧夺天工,将其比作观音菩萨的居所,潭水弯曲,泉水悬挂,声音清脆,富有诗意。诗人引用郭璞的典故,将此地与传说中的仙人隐居地相联系,增添了历史文化的韵味。整首诗以四言绝句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山水之间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天风吹落九塞寒,使者高标切云冠。
夜半骑马如跨龙,白玉之鞭黄金鞍,马首明珠声珊珊。
赤髯绿眼光走电,提戈百万俱材官。
忽然紫气逼长安,闻君已到使君滩。
望而不见空长叹,朝趍碣石暮邯郸。
何当白日生羽翰,寻尔直上青云端。
云中吹箫弄紫鸾,仙人授我金液丹。
洗之天河吹波澜,波澜一洗天河干。
支机之石日夜残,纵有女娲不得完。
手持明月如弄丸,下照人间千琅玕。
人间天上长交欢,永无离别摧心肝。
君不见双剑精露千万丈,至今人向斗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