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长条踠地垂,行人系马自生悲。
可怜已是将枯日,还向邮亭管别离。
依旧长条踠地垂,行人系马自生悲。
可怜已是将枯日,还向邮亭管别离。
这首诗描绘了柳树在北香湖畔的景象,通过柳树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生命的哀怜。
首句“依旧长条踠地垂”,以“依旧”二字点明柳树年复一年地生长,其枝条依然低垂于地面,展现出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景象。然而,“踠地垂”这一动作,赋予了柳树以动态感,仿佛它在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流转。
次句“行人系马自生悲”,则将视角转向了路过此地的行人。他们或许因为旅途劳顿,或是心中有所牵挂,于是将马匹系于柳树之下,自己则驻足凝望。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含了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行人的“自生悲”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离别与变迁的深刻反思。
后两句“可怜已是将枯日,还向邮亭管别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柳树虽已临近枯萎,但仍尽力为过往的行人提供遮荫,甚至在邮亭旁继续扮演着送别者的角色。这里,柳树的形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色彩,它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柳树的“将枯”与“管别离”,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相融合,引发读者对于生命短暂与离别痛苦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柳树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以及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感悟,引人深思。
郁郁空山苍,霭霭远村树。
濯濯明月辉,汩汩寒波注。
松风韵素琴,菱塘飞白鹭。
中有太古人,散发振遥步。
俗书吾不解,长镵吾不恶。
一饱乃弃余,一饮尽仙露。
世士无与言,吐纳骈新故。
寒天变暄暖,古老还童孺。
鼾卧十丈岩,流云相驻护。
有时独啸声,垠谷莽回互。
寒碧一拳光四澈,鸲眼晶莹滤秋月。
纸上墨痕黯黯湿,疑是幽人心上血。
手泽蹉跎五十年,此砚能穿心不穿。
收入画图寓深意,晴雪落水生玉烟。
我昔曾题《梦砚图》,旧游一梦春模糊。
严寒呵冻碾冰花,为君重赋玉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