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归败屋,未必是前愆。
酒肉朱门臭,饥寒只自怜。
牵连归败屋,未必是前愆。
酒肉朱门臭,饥寒只自怜。
这首诗通过对比贫富阶层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和同情弱者的道德立场。
首句“牵连归败屋”,描绘了一幅贫穷者栖身破败房屋的画面,暗示了他们生活的困苦与艰辛。接着,“未必是前愆”一句,似乎在探讨因果报应的观念,暗含着对命运不公的质疑,同时也可能是在强调个人的努力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后两句“酒肉朱门臭,饥寒只自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富贵人家(朱门)享受着丰盛的酒肉,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其背后的奢侈与浪费;另一方面,贫穷者(饥寒)只能独自哀怜自己的处境,生活困顿,饱受饥饿与寒冷的折磨。这两句诗通过强烈的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巨大差距,以及贫富悬殊带来的不平等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与悲苦,体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
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迁客投百越,穷阴淮海凝。
中原驰困兽,万里栖饥鹰。
寂寂连宇下,爱君心自弘。
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
发后望烟水,相思劳寝兴。
暮帆背楚郭,江色浮金陵。
此去尔何恨,近名予未能。
炉峰若便道,为访东林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