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烟痕望里收。咫尺回桥,绿软香柔。
有人扶上木兰舟。载了春心,荡了春愁。
冶叶传情恨未休。照影婵娟,那处妆楼。
小红栏外是西洲,今日东风,明日东流。
一镜烟痕望里收。咫尺回桥,绿软香柔。
有人扶上木兰舟。载了春心,荡了春愁。
冶叶传情恨未休。照影婵娟,那处妆楼。
小红栏外是西洲,今日东风,明日东流。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水与春愁交织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一镜烟痕望里收”,开篇即以“一镜”比喻清澈的水面,烟痕则是晨雾在水面留下的痕迹,仿佛一面镜子将远处的景致映入水中,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
“咫尺回桥,绿软香柔”,紧随其后,描述了一座近在咫尺的回旋小桥,桥边绿草柔软,花香弥漫,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画面。
“有人扶上木兰舟”,接着引入了一位乘船之人,木兰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轻便舟船,这里象征着主人公乘坐的船只,也暗含着一种轻盈、自由的意象。
“载了春心,荡了春愁”,通过“载”和“荡”的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春心被承载,春愁被荡漾的情境,表达了内心情感的复杂与微妙。
“冶叶传情恨未休”,“冶叶”指的是春天的树叶,这里借以表达情感的传递与延续,即使在春愁中,情感的交流与传递也未曾停止。
“照影婵娟,那处妆楼”,“照影婵娟”描绘了女子在水中倒映的美丽身影,“那处妆楼”则暗示了女子所在的居所,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寄托与向往。
“小红栏外是西洲,今日东风,明日东流”,最后两句以“小红栏”、“西洲”、“东风”、“东流”等意象,勾勒出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水、春愁、情感交流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捕捉,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巧夫纵诞争说相,口角澜翻如剪样。
眼中元不识英奇,随世炎凉分下上。
贡谀乞得贵人诗,红签綵轴珍携持。
未遭穷士或有赠,烂在酱瓿问不知。
如斯等辈真肉眼,砂里精金岂能拣。
古朴相士却不然,品题每在未遇前。
前时赠诗纸欲朽,逢人誇张不去手。
古朴相士真识人,识人须要当贱贫。
信知巧者尽虚伪,惟有朴者全天淳。
愿君终身如此朴,俗态高低不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