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静应知动不消,冰霜雷雨总清霄。
吹镫灭影形还在,炯炯三更伴寂寥。
真静应知动不消,冰霜雷雨总清霄。
吹镫灭影形还在,炯炯三更伴寂寥。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所作,题为《读念庵诗次之(其一)》。诗人通过对“真静”与“动不消”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真静应知动不消",强调即使在最寂静的时刻,生命的活力和运动依然存在,暗示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宇宙规律。接下来的“冰霜雷雨总清霄”,将自然界的极端天气与深夜的宁静相对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立统一的主题。
“吹镫灭影形还在”描绘了一个深夜场景,灯火摇曳,光影消失,但实体形态依然留存,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即使表面的影像消失,本质犹在的意象。最后,“炯炯三更伴寂寥”以深夜的明亮星辰——炯炯三更,陪伴着寂寥的夜晚,寓意着即使在孤独中,内心的精神世界也能独自璀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揭示了关于生命、动静、存在与寂寥的哲学思考。
泽民我愧无术略,且着诗鸿慰离索。
诗书满载升金山,弦歌不辍踰松漠。
世上元无真是非,安知今是而非昨。
连城美玉涅不缁,百鍊真金光愈烁。
已悟真如匪去来,自然胸次绝忧乐。
断梦还同世事空,浮云恰似人情薄。
尚记吾山旧隐居,松风萧瑟松花落。
枕流漱石轻轩车,吟烟啸月甘藜藿。
春山寂寂春溪深,萧条庭户堪罗雀。
而今不得安疏懒,自笑绦笼困雕鹗。
勉力龙庭上万言,男儿志不忘沟壑。
秋风萧飒鬓毛衰,怀抱无因得好开。
林壑独栖嗟已老,朝廷三聘愧非才。
乞归幸遂丘园乐,问讯多烦故旧来。
谩写新吟谢知己,不妨共醉菊花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