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蚕登处处同,万家举首谢天公。
尚忧六月旱为虐,却喜连宵雨已通。
万事自知成老懒,一心祇是愿年丰。
从今准拟添新酿,要使樽中酒不空。
麦熟蚕登处处同,万家举首谢天公。
尚忧六月旱为虐,却喜连宵雨已通。
万事自知成老懒,一心祇是愿年丰。
从今准拟添新酿,要使樽中酒不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后的田园景象,表达了农民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麦熟蚕登处处同"一句,形容麦子成熟时,麦秧竖立如蚕,充满了整个视野,显示出一种丰收的景象。这里的“蚕”字使用得十分生动,它不仅描绘出了农作物的成熟,更传达了一种自然生长、欣欣向荣的情景。
"万家举首谢天公"表明了人们对于这场雨水的感激之情,万户人家都仰望苍天,感恩于上天的赐福。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也是对农业社会中人民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的一种体现。
接着,“尚忧六月旱为虐”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干旱的担忧。即使在丰收之际,诗人仍然关心着天气变化,表达了一种对农事的细心和对自然力的敬畏。
"却喜连宵雨已通"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转而描绘了诗人对于夜晚降临的雨水所带来的喜悦。这里的“却”字起到了转折作用,而“连宵”二字则强调了这场雨水的及时和持续。
"万事自知成老懒,一心祇是愿年丰"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心态。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对于万事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再为琐碎之事所困扰,只希望能够保持一年比一年更丰收。
最后,“从今准拟添新酿,要使樽中酒不空”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通过酿造新酒,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也象征着丰收后的庆祝与欢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对农业社会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于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一年忧喜今宵过,两鬓风霜明日新。
书剑自怜多病客,江湖同是放歌人。
宫中烛映西山雪,笛里梅传上国春。
他日听莺怀旧侣,不知谁共醉芳晨。
雪尽长风吹禁城,梅花零落此时情。
关河月暗迷鸿影,宫殿春寒涩漏声。
乱后骚人同百感,年来壮士苦长征。
樽前莫话边庭事,弹剑悲歌气未平。
君王重简命,尔志在澄清。
节钺分西顾,风寒护北征。
羽旗风外合,骢马雪中行。
直渡桑乾水,还临骠骑营。
九关多猛士,百战有长城。
夜半仍传檄,天寒未解兵。
黑山横宝剑,青海动金钲。
独仗防边策,兼收抗疏名。
虚心当国事,高议见儒生。
壮岁思铭鼎,空言陋请缨。
乘秋摧虏气,计日答皇情。
应遣龙庭使,驰书到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