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长沙月馀日,武昌乱作如儿嬉。
使我率师下金口,举手扑灭何能为。
与君分袂初不料,陵迁谷变天一涯。
出奔歇浦实异国,七年相见嗟孑遗。
偷生日久空自恨,春秋不作宜无诗。
同年屈指六七子,吉甫壮烈尤可哀。
辱君见称我滋愧,共厉晚节毋诡随。
我去长沙月馀日,武昌乱作如儿嬉。
使我率师下金口,举手扑灭何能为。
与君分袂初不料,陵迁谷变天一涯。
出奔歇浦实异国,七年相见嗟孑遗。
偷生日久空自恨,春秋不作宜无诗。
同年屈指六七子,吉甫壮烈尤可哀。
辱君见称我滋愧,共厉晚节毋诡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所作,题为《答余尧衢》。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他描述了自己离开长沙后,武昌局势混乱,仿佛儿童嬉戏,自己即使率军也无法轻易平定。诗人感叹与朋友分别未料到会有如此巨变,如今身处异国他乡,七年重逢,只剩孤独一身。
诗中提到“春秋不作宜无诗”,暗示岁月流逝,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同时表达出对同辈朋友的怀念,尤其是对其中几位如同年吉甫的壮烈情怀深感哀伤。面对朋友对自己的赞誉,诗人感到惭愧,希望能共同砥砺晚节,不随波逐流。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也有对个人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自我反省,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人生哲思。
庙堂经大犹,边政患专恣。
开府参重臣,稽谋古三事。
缅惟贞宪度,百责固攸萃。
冰炭一满怀,谈笑成猜忌。
撩蛇遭毒螫,往躅吁可惴。
我公来何迟,德量难窥觊。
呀然包众荒,沧海论深邃。
毕挟所弛张,从容归大义。
三年白羽扇,妥帖当箧笥。
君王念苏公,邦禁更所寄。
错落岭海间,口碑纷莫记。
作诗歌道傍,庶彻观风使。
树萱北堂戺,翠叶何葳蕤。
深沾雨露恩,恐遭霜雪萎。
昔年初种时,短短根在土。
今年已著花,蕊擘金钗股。
花开仅十日,亲寿期千春。
常怀岁月迈,未报鞠育仁。
谁言可忘忧,离忧转如积。
临行绕萱丛,露濡彩衣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