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岳有祷》
《谒岳有祷》全文
明 / 范景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礼罢名香手自焚,中怀一点彻苍雯。

帝阍欲叩凭灵岳,玉女为烦启秘文。

鉴在人天应不远,龄惟父子可相分。

回身越观峰头望,烟里先看岘岭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岳庙祈福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虔诚的心境与对神灵的敬畏。首句“礼罢名香手自焚”生动地刻画了仪式结束后,诗人亲手焚烧名贵香料以表敬意的场景,体现了其对宗教仪式的庄重态度。接着,“中怀一点彻苍雯”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内心的纯净与天空的深邃相连结,寓意着心灵的纯净能够穿透世俗的迷雾,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帝阍欲叩凭灵岳,玉女为烦启秘文”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向神灵祈求时的景象,借助神话中的“帝阍”、“灵岳”和“玉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神灵的深切期待与尊敬。同时,通过“启秘文”这一细节,暗示了神灵可能给予的启示或指引,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鉴在人天应不远,龄惟父子可相分”两句,诗人借“鉴”(镜子)比喻神灵的启示,认为这种启示存在于人与天之间,并非遥不可及;同时,通过“父子”这一家庭关系的比喻,强调了神灵的启示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普遍适用性。

最后,“回身越观峰头望,烟里先看岘岭云”描绘了诗人离开庙宇后,回望山峰,烟雾缭绕中先看到的是岘岭的云彩,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静与外界和谐共存的向往。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范景文

范景文
朝代:明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猜你喜欢

学视

学视睹悬虱,病耳闻斗蚁。

纷然酬六凿,万劫费揩洗。

君看杯中蛇,妄想从何起。

忽然一妙语,初无强料理。

回观积年疾,乃是一念使。

谁能明此心,香山老居士。

(0)

吊古冢

荆榛闭莽苍,千岁一孤坟。

生则无是叟,死应冥漠君。

略无他日念,唯有不堪闻。

想得西陵道,荒台亦暮云。

(0)

赠谢无逸

君不见城南千树桃,君不见涧底百尺松。

松生偃蹇卧霜雪,桃李一笑随春风。

百年涧底终自若,桃花犹得暂时红。

呜呼志士每如此,衡门高卧不见用,心虽无瑕饥欲死。

(0)

戏呈七十七叔

大阮爱我诗,谓我能诗矣。

我诗来无极,爱之终不已。

吾非圣者也,但智虑多耳。

赐始可言诗,吾智由商起。

(0)

含烟带雨过平桥,袅袅千丝复万条。

张令当年缘底事,风流才似女儿腰。

(0)

伯恭要赋芗林

相门耆旧典刑馀,戚里豪华习气除。

游遍云山行乐耳,种成香草赋归欤。

纫芳兰畹馀幽佩,辟蠹芸堂有旧书。

奎画煌煌照林壑,只应门外看锋车。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