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城南千树桃,君不见涧底百尺松。
松生偃蹇卧霜雪,桃李一笑随春风。
百年涧底终自若,桃花犹得暂时红。
呜呼志士每如此,衡门高卧不见用,心虽无瑕饥欲死。
君不见城南千树桃,君不见涧底百尺松。
松生偃蹇卧霜雪,桃李一笑随春风。
百年涧底终自若,桃花犹得暂时红。
呜呼志士每如此,衡门高卧不见用,心虽无瑕饥欲死。
这首诗通过对比桃与松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君不见城南千树桃,君不见涧底百尺松”以桃与松为象征,桃树繁花似锦,松树坚韧不拔,分别代表了短暂的繁华与长久的坚持。接着,“松生偃蹇卧霜雪,桃李一笑随春风”描绘了松树在严冬中挺立,而桃树则在春风吹拂下绽放,形象地展示了两者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态度。
“百年涧底终自若,桃花犹得暂时红”进一步强调了松树的坚韧与桃树的短暂之美,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价值的多元。最后,“呜呼志士每如此,衡门高卧不见用,心虽无瑕饥欲死”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坚守与外界压力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与反思,诗人不仅赞美了松树的坚韧精神,也对桃树的短暂美丽给予了肯定,同时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惭愧田家趁好晴,鸦鸦两岸水车鸣。
畦丁露宿腰镰健,馌妇泥行脚板轻。
作苦仅能供伏腊,有年何处不升平。
只愁官里催租动,里正敲门沸似羹。
我诗苦艰澁,蹇步太行巅。
笔乾砚欲裂,何地觅涌泉。
巧匠愧傍观,袖手不能前。
敝帚徒自珍,捧心岂成妍。
辟舍不获命,属鞬试周旋。
君诗巧层出,浥露晨花鲜。
前辈借波澜,后生敢并缘。
平生程不识,毁不直一钱。
五色烂摩尼,八音和相宣。
挹袂庾开府,拍肩杨盈川。
每发必中的,矢脱无空弦。
我盖三复之,飘飘意欲仙。
此计太冷淡,浪费五彩笺。
不如醉红裙,且听歌喉圆。
况当荷倾盖,莫待栗过拳。
徐看骑鲸伯,一斗挥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