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抹桃云,绿平柳涨,故苑檐花关断。
清明积雨,镜里犹寒,未敞晶窗十扇。
认取浮俞舰名,梅隐词仙,鹤飞留箭。
对靓妆西子,苎衣初试,眼波流远。
看时节、叶密巢居,荷攒港曲,裙衩借他浓染。
钿车油壁,皓月香邻,千古同心难变。
谁道登临有人,眷念南朝,惜伊柔倩。
又歌楼过酒,好记襟痕点点。
红抹桃云,绿平柳涨,故苑檐花关断。
清明积雨,镜里犹寒,未敞晶窗十扇。
认取浮俞舰名,梅隐词仙,鹤飞留箭。
对靓妆西子,苎衣初试,眼波流远。
看时节、叶密巢居,荷攒港曲,裙衩借他浓染。
钿车油壁,皓月香邻,千古同心难变。
谁道登临有人,眷念南朝,惜伊柔倩。
又歌楼过酒,好记襟痕点点。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泛舟西湖的雅致画面,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与情感寄托。开篇以“红抹桃云,绿平柳涨”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桃花如云般绚烂,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春天的盎然生机。
接着,“故苑檐花关断”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古老而充满故事的园林之中,檐下的花朵仿佛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随后,“清明积雨,镜里犹寒,未敞晶窗十扇”描绘了雨后清明的湖面如同明镜,寒气未消,窗户紧闭的景象,既展现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某种期待或等待。
“认取浮俞舰名,梅隐词仙,鹤飞留箭”这一句则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人物和神话元素,通过“浮俞舰”、“梅隐词仙”、“鹤飞留箭”的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
“对靓妆西子,苎衣初试,眼波流远”将场景转向了美丽的女子,以“西子”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优雅,同时通过“苎衣初试”暗示了新装的尝试,以及“眼波流远”表现了女子目光的深邃与情感的流转。
接下来的“看时节、叶密巢居,荷攒港曲,裙衩借他浓染”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叶密的巢居、荷叶的攒动,以及女子裙摆的色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钿车油壁,皓月香邻,千古同心难变”则通过古代贵族出行的场景,以及皓月之下与邻人的香气相映成趣,表达了对永恒情感的追求与珍视,即使时间流逝,这份情感依然不变。
最后,“谁道登临有人,眷念南朝,惜伊柔倩。又歌楼过酒,好记襟痕点点”以问句开头,引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珍惜,无论是南朝的风华,还是眼前的歌楼饮酒,都成为了记忆中的点滴,值得细细品味与回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日泛舟西湖的场景与情感完美融合,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珍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十年怀夙约,及此泛西湖。
云敛雨方霁,秋深暑却徂。
跻攀缘宝塔,临眺尽舆图。
树色迷城邑,潮声振海隅。
累朝香火寺,前代帝王都。
画舫平临岸,青山近入厨。
波心静容与,水际转萦纡。
新庙虔妥岳,长堤尚姓苏。
精忠垂异典,遗爱系名区。
力战越称霸,偏安宋避胡。
江山耽富丽,士女竞欢娱。
吴会忧难据,中原望已孤。
车书今混一,南北此通途。
汉室中兴日,贤人愿仕时。
先生独不屈,此意竟谁窥。
文叔差增旧,君房亦素痴。
谋谟先已定,仁义此奚施。
即欲助为理,尤宜自得师。
诏书勤往访,谏议处仍卑。
志士宁相逼,高贤不受羁。
羊裘终隐去,鱼钓可忘饥。
炎祚嘘重焰,桐江系一丝。
云台俱泯没,严濑自清漪。
遗庙松株古,苍崖壁立危。
扁舟归老客,怅望读残碑。
天与多娇,好似春初杨柳,雨洗风揉。
披拂闹花,深处绿怨红羞。
远山横、修眉颦翠,江水净、娇眼凝秋。尽风流。
新翻料峭,斜抱箜篌。
休论石城佳丽,卢家女子,往事悠悠。
倩将愁解,多应解后转添愁。
向空江、肯捐珠佩,思远道、欲采芳洲。倚危楼。
云中江树,天际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