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涝旱苦频仍,南北郊关自越秦。
东浙于时犹道殣,严邦此地况山民。
能回涸辙西江水,顿起翳桑寒谷春。
神理因推居上坐,压他持秉剖符人。
昔年涝旱苦频仍,南北郊关自越秦。
东浙于时犹道殣,严邦此地况山民。
能回涸辙西江水,顿起翳桑寒谷春。
神理因推居上坐,压他持秉剖符人。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金履祥所作的挽诗,悼念的是他的朋友徐居士。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社会旱涝灾害频繁的忧虑,以及对徐居士高尚品德的赞扬。诗人提及了江南地区(东浙)在饥荒中的惨状,特别关注了山区人民的困境。他将徐居士比作能够改变干涸之地的西江之水,象征着徐居士的仁德如同春风吹过,给人们带来生机。最后,诗人认为徐居士的道德精神超越了世俗权力者,应该被尊崇为道德的引领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深敬仰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宝刹承高露,绮彩映空天。
宛转云间扬,倒下似红莲。
霞幡开锦色,香气合炉烟。
飘飖无定所,祇为本轻旋。
池沼万影现,泉弄百华鲜。
夙夜风吹动,重迭轮王因。
攀仰无厌足,结侣感流瞻。
何知色中彩,招福寿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