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山上吊孤忠,难听高秋半夜风。
叔父山河今已改,留都虽捷亦成空。
孤山山上吊孤忠,难听高秋半夜风。
叔父山河今已改,留都虽捷亦成空。
这首诗名为《西湖后曲(其七)》,是明代诗人何绛所作。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句“孤山山上吊孤忠”,描绘了孤山之上,诗人凭吊那些忠诚之士的情景。孤山在这里象征着孤独与高尚,而“吊孤忠”则表达了对忠诚品质的敬仰和怀念。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次句“难听高秋半夜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悲壮。高秋之夜,寒风凛冽,这样的自然景象与前一句的情感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肃穆、哀伤的氛围。这里的“难听”二字,不仅指风声难以忍受,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接下来,“叔父山河今已改”,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历史的变迁。山河易主,意味着国家的兴衰更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往辉煌不再的感慨。这里的“改”字,既有物理层面的改变,也有象征意义,代表了社会、政治乃至人心的转变。
最后一句“留都虽捷亦成空”,是对前文情感的深化与总结。留都是曾经的繁华之地,但即便取得了胜利,也未能挽回历史的洪流,一切终归于空虚。这不仅是对历史悲剧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忠诚、变迁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感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陇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
楼际角重吹,黄昏方醉归。
荒唐难共语,明日还应去。
上马出门时,金鞭莫与伊。
鸣鸣晓角调如语,画楼三会喧雷鼓。
枕上梦方残,月光铺水寒。
蛾眉应敛翠,咫尺同千里。
宿酒未全消,满怀离恨饶。
锦茵闲衬丁香枕,银釭烬落犹慵寝。
颙坐遍红炉,谁知情绪孤。
少年狂荡惯,花曲长牵绊。
去便不归来,空教骏马回。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
昔年于此伴萧娘。
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
别来虚遣思悠飏。
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
西窗幽梦等闲成。
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
枕前何事最伤情?
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繁华地,王孙富贵。
玳瑁筵开,下朝无事。
压红茵、凤舞黄金翅。
玉立纤腰,一片揭天歌吹。
满目绮罗珠翠。
和风淡荡,偷散沉檀气。
堪判醉,韶光正媚。
折尽牡丹,艳迷人意,金张许史应难比。
贪恋欢娱,不觉金乌坠。
还惜会难别易,金船更劝,勒住花骢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