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一榻下南州,此事无传阅几秋。
顾我风流非孺子,乃今天幸事王侯。
颓波甚矣谁能返,砥柱岿然好镇浮。
唤起东湖风月梦,请为榱桷备兼收。
向来一榻下南州,此事无传阅几秋。
顾我风流非孺子,乃今天幸事王侯。
颓波甚矣谁能返,砥柱岿然好镇浮。
唤起东湖风月梦,请为榱桷备兼收。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徐鹿卿所作,名为《上判府陈秘丞(其二)》。诗中描绘了对陈秘丞的赞美与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风气的反思。
首句“向来一榻下南州”,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陈秘丞在南州的低调生活,暗示其虽身处高位,却能保持谦逊和低调。接着,“此事无传阅几秋”则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质的赞赏,同时感叹这样的事迹在历史长河中可能被遗忘。
“顾我风流非孺子,乃今天幸事王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自己与陈秘丞,强调了陈秘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官员,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君子。他不仅在位时能为百姓谋福利,更是品德高尚,堪比古代的贤王。
“颓波甚矣谁能返,砥柱岿然好镇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当时的社会风气比作波涛汹涌的大海,而陈秘丞则是屹立不倒的砥柱,稳定了动荡的局面,象征着他的影响力和正直品格。
最后,“唤起东湖风月梦,请为榱桷备兼收。”诗人希望陈秘丞能像东湖的美景一样,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愿意为陈秘丞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维护和传承这种高尚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陈秘丞个人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崇尚。
水石净娟娟,殊方一洞天。
山开一窦小,泉散乱珠悬。
味出云根冷,光含露蕊鲜。
泠泠飘素玉,洒洒韵朱弦。
膏泽翳荒谷,朝宗委大川。
奈兹阻穷僻,何以效微涓。
漱润窥丹罅,寻源倚翠巅。
竹瓢分乳液,松鼎起茶烟。
马上馀幽响,瑶琴为尔传。
碧树丹霞外,孤亭返照中。
江流连瀚海,山势逼崆峒。
渡古敧桥断,村荒曲岸通。
衔杯秋色薄,卷幔霁烟空。
望里星河迥,吟边雨露同。
北台馀爽气,南国避高风。
竹笋迎船好,江鱼入馔丰。
平生甘旨意,况逐板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