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复芳草,有人孤倚楼。
明月复明月,何处照离洲。
相见渺无期,此恨讵相知。
日暮天寒吹属玉,蛮江豆蔻重重绿。
芳草复芳草,有人孤倚楼。
明月复明月,何处照离洲。
相见渺无期,此恨讵相知。
日暮天寒吹属玉,蛮江豆蔻重重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离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愁。开篇"芳草复芳草,有人孤倚楼"描绘了一幅春草萋萋,楼上有人独自凄凉的情景,已经预示出一种隔绝和寂寞的氛围。
接着"明月复明月,何处照离洲"则是对明月的反复吟咏,以及对远方故土的关切。诗人通过月亮这一共同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不忍心离别之情。
第三句"相见渺无期,此恨讵相知"直接道出了内心的痛苦,无尽的相思之情与难以实现的团聚愿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愁和无奈。
最后两句"日暮天寒吹属玉,蛮江豆蔻重重绿"则是用景物来进一步渲染这份思念之情。这里的“日暮”、“天寒”营造出一种秋末冬初的萧瑟氛围,而“吹属玉”可能象征着清冷的风声,如同玉石敲击的声音,凄凉而有力。“蛮江豆蔻重重绿”则描绘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水边景色,其中“豆蔻”是一种生长在湿地的小草,它的“重重绿”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实,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如同这不断生长的野草一般,绵密而难以消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草、明月和蛮江风光的描写,以及对孤倚楼上人物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个深陷于思念之中的诗人形象。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哀愁,这种情感在自然景物的映衬下变得更加沉痛和生动。
重到西湖,春拆信、露花酥滴。
倚危栏、湖山佳处,短屏著色。
拟泛一舟苍莽岸,恐伤万里羁游客。
赖款门、修竹有高人,留狂迹。倾盖意,真相得。
诗句里,曾相识。看戛然飞动,笔端金石。
照眼光浮琼液满,断肠翠拥宫靴窄。
问多情、还肯借青鸾,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