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
遥遥一千余载,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
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
遥遥一千余载,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
此联描绘了衡山的壮丽景象与历史的深远影响。上联“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中,“望望”二字营造出远眺之感,将读者带入到巍峨的七十二峰之中。“工部游时”暗指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游历于此,其诗句如珠玉般闪耀,无人能与其媲美。“诗圣有谁能继响”则表达了对杜甫诗歌地位的尊崇以及对后世无人能超越其成就的感慨。
下联“遥遥一千余载,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中,“遥遥一千余载”强调了时间的久远,从杜甫之后的一千多年里,衡山的云雾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轻盈与变幻。“文公去后”中的“文公”可能是指宋代文学家苏轼,他也有过游历衡山的经历。此句暗示自苏轼之后,衡山的自然景观似乎不再轻易展露其神秘与美丽。
整联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不仅赞美了衡山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历史人物对这片土地情感的深刻烙印,以及后人对其精神的追忆与敬仰。
王孙画思凌紫青,千峰削出秋冥冥。
丹台疑通玉京路,飞瀑上溅银河星。
抱琴随马风泠泠,定知不是王门伶。
山空水流木叶落,曲终正不求人听。
溪流明灭夕阳晚,似有樵唱来岩坰。
王孙归卧鸥波亭,钧天清都梦始醒。
浮云变灭不挂眼,盘石溪边且濯缨。
城东孀妇发未华,半生苦乐随夫家。
前年夫戍死锋镝,姑老子幼长吁嗟。
携持幼子独存立,倚帘羞见燕双入。
辛勤纺绩得来薪,晨昏奉姑粗供给。
邻家女子瑳素头,压鬓金钗髻相并。
下阶自折樱桃花,爱惜娇容时照井。
谁知孀妇拭泪痕,为夫筑坟松树根。
此身抱节誓不改,甘守寂寞黄茅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