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红尘客未归,秋风吹老芰荷衣。
几回欲寄相思字,不见潇湘一雁飞。
衮衮红尘客未归,秋风吹老芰荷衣。
几回欲寄相思字,不见潇湘一雁飞。
这首诗《寄余承庆》由元代诗人杨元正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红尘之中,内心却渴望与远方友人余承庆相聚的情景。诗中以秋风、芰荷和大雁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首句“衮衮红尘客未归”,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置身于繁忙喧嚣的世间,而自己尚未能归家的景象。这里的“衮衮”形容人群众多,繁忙不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彷徨。“客未归”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秋风吹老芰荷衣”,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更替与时光的流逝。秋风不仅吹动了芰荷(一种水生植物),也吹老了诗人的衣物,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易逝。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不再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回欲寄相思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多次想要写下思念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最终未能如愿。这里使用了“欲”字,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冲动与愿望,以及未能实现的愿望所带来的遗憾。
最后一句“不见潇湘一雁飞”,以大雁南飞的景象作为结尾,既呼应了开头的“红尘”与“秋风”,又深化了主题。大雁南飞是古人常用的比喻,象征着远方的旅程与归家的渴望。然而,在诗人的想象中,他期待的大雁并未出现,这不仅增加了诗的意境美,也强化了诗人对友人余承庆的思念与期盼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红尘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体现了杨元正诗歌的独特魅力。
少卿卓荦人中英,襟怀万顷涵秋清。
夙承鹗荐典郡牧,十年坐镇滁阳城。
滁阳四面山如玉,矗矗西山更奇独。
根盘九地骇潜龙,势入层霄遏飞鹜。
少卿阅罢天闲驹,簿书不挠公堂虚。
捲帘静对西山坐,夕阳正在山之隅。
红光闇淡照岩谷,翠色冥濛覆林麓。
林边散乱樵负薪,岩畔纵横牧骑犊。
须臾牧去樵歌杳,翠敛红销山静悄。
鸟旋松顶待归云,云护松窝邀宿鸟。
吁嗟此景世岂多,匡庐泰华徒嵯峨。
少卿游宦此瞻眺,桑榆触目情如何。
我知少卿有高致,不学区区流俗计。
西山暮景虽时看,报国丹心逾自励。
况今正际雍熙日,硕德耆英蒐用急。
少卿素行简宸衷,肯放长歌考槃什。
愿言晚节多康宁,致君尧舜安斯氓。
千年汗简留芳名,西山亦尔增光荣。
《题祝少卿西山暮景图》【明·夏原吉】少卿卓荦人中英,襟怀万顷涵秋清。夙承鹗荐典郡牧,十年坐镇滁阳城。滁阳四面山如玉,矗矗西山更奇独。根盘九地骇潜龙,势入层霄遏飞鹜。少卿阅罢天闲驹,簿书不挠公堂虚。捲帘静对西山坐,夕阳正在山之隅。红光闇淡照岩谷,翠色冥濛覆林麓。林边散乱樵负薪,岩畔纵横牧骑犊。须臾牧去樵歌杳,翠敛红销山静悄。鸟旋松顶待归云,云护松窝邀宿鸟。吁嗟此景世岂多,匡庐泰华徒嵯峨。少卿游宦此瞻眺,桑榆触目情如何。我知少卿有高致,不学区区流俗计。西山暮景虽时看,报国丹心逾自励。况今正际雍熙日,硕德耆英蒐用急。少卿素行简宸衷,肯放长歌考槃什。愿言晚节多康宁,致君尧舜安斯氓。千年汗简留芳名,西山亦尔增光荣。
https://shici.929r.com/shici/wScaibPf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