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余承庆》
《寄余承庆》全文
元 / 杨元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衮衮红尘客未归,秋风吹老芰荷衣。

几回欲寄相思字,不见潇湘一雁飞。

(0)
鉴赏

这首诗《寄余承庆》由元代诗人杨元正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红尘之中,内心却渴望与远方友人余承庆相聚的情景。诗中以秋风、芰荷和大雁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首句“衮衮红尘客未归”,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置身于繁忙喧嚣的世间,而自己尚未能归家的景象。这里的“衮衮”形容人群众多,繁忙不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彷徨。“客未归”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秋风吹老芰荷衣”,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更替与时光的流逝。秋风不仅吹动了芰荷(一种水生植物),也吹老了诗人的衣物,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易逝。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不再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回欲寄相思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多次想要写下思念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最终未能如愿。这里使用了“欲”字,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冲动与愿望,以及未能实现的愿望所带来的遗憾。

最后一句“不见潇湘一雁飞”,以大雁南飞的景象作为结尾,既呼应了开头的“红尘”与“秋风”,又深化了主题。大雁南飞是古人常用的比喻,象征着远方的旅程与归家的渴望。然而,在诗人的想象中,他期待的大雁并未出现,这不仅增加了诗的意境美,也强化了诗人对友人余承庆的思念与期盼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红尘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体现了杨元正诗歌的独特魅力。

作者介绍

杨元正
朝代:元

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官翰林检讨。善行草书,其隶法师蔡邕,为昌所重。《续弘简录》.
猜你喜欢

早兴

清霜被群叶,青黄纷委地。

病肌粟朝寒,烘背俟阳气。

深坐聊展卷,眊氉怯细字。

岁月递吾老,不谓易以至。

盛衰理自然,微吟不成嘅。

(0)

关山月

关山月,扬清光,塞上征人望故乡。

故乡千里音尘绝,几回见月伤离别。

枕戈夜卧草头霜,弯弓晨走林间雪。

愁云茫茫塞草寒,月轮斜挂白狼山。

一声羌笛凄风急,多少征人念未还。

(0)

题林良为朱都宪诚庵先生写林塘春晓图

烟飞水宿自成群,物性何尝不似人。

得意乾坤随上下,东风醉杀野塘春。

(0)

插花

岩前上马兴难拿,卯酒三钟帽半斜。

两鬓馨香齐插了,赛兰花间木犀花。

(0)

题祝少卿西山暮景图

少卿卓荦人中英,襟怀万顷涵秋清。

夙承鹗荐典郡牧,十年坐镇滁阳城。

滁阳四面山如玉,矗矗西山更奇独。

根盘九地骇潜龙,势入层霄遏飞鹜。

少卿阅罢天闲驹,簿书不挠公堂虚。

捲帘静对西山坐,夕阳正在山之隅。

红光闇淡照岩谷,翠色冥濛覆林麓。

林边散乱樵负薪,岩畔纵横牧骑犊。

须臾牧去樵歌杳,翠敛红销山静悄。

鸟旋松顶待归云,云护松窝邀宿鸟。

吁嗟此景世岂多,匡庐泰华徒嵯峨。

少卿游宦此瞻眺,桑榆触目情如何。

我知少卿有高致,不学区区流俗计。

西山暮景虽时看,报国丹心逾自励。

况今正际雍熙日,硕德耆英蒐用急。

少卿素行简宸衷,肯放长歌考槃什。

愿言晚节多康宁,致君尧舜安斯氓。

千年汗简留芳名,西山亦尔增光荣。

(0)

神功圣德诗一十五首·其九次会州

楼堞连云地势平,昔年曾此筑高城。

平芜渺渺当时路,古木苍苍旧日营。

笳鼓声中凉吹发,旌旗影里夕阳明。

残兵假息应无地,一扫欃枪大漠清。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