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江红.丙申秋日病起后湖作》
《满江红.丙申秋日病起后湖作》全文
清 / 陈方恪   形式: 词

倚棹湖边,看迤逦、崇城如画。

记当日、鞭丝帽影,几番游冶。

小苑新莺啼梦后,碧山凉月吹箫夜。

尽栖迟、白首卧江南,何为者。废塔外,残阳泻。

孤屿畔,双凫下。祗琴樽消歇,绮缘都舍。

沧海清音人已远,江关旧恨身偏写。

更支节、倦眼独临风,秋潇洒。

(0)
鉴赏

这首《满江红·丙申秋日病起后湖作》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词人陈方恪的作品,描绘了词人在湖边病愈后的所见所感。词中以湖景为背景,通过回忆昔日游冶情景,展现了时光流转和人生感慨。

"倚棹湖边,看迤逦、崇城如画",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湖景图,倚舟远眺,城市如画卷般展开。"记当日、鞭丝帽影,几番游冶",追忆往昔的轻狂岁月,那些骑马戴帽的游乐场景历历在目。

"小苑新莺啼梦后,碧山凉月吹箫夜",夜晚的静谧中,新莺的啼鸣与月下的箫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尽栖迟、白首卧江南,何为者",感叹岁月匆匆,自己已老,不知此生所为何来。

下半阕转向现实,"废塔外,残阳泻。孤屿畔,双凫下",描绘了夕阳西下、孤岛双凫的寂寥景象,暗示了词人的孤独与落寞。"祗琴樽消歇,绮缘都舍",琴酒之乐已成过往,美好的缘分也已消散。

"沧海清音人已远,江关旧恨身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以及内心的遗憾。"更支节、倦眼独临风,秋潇洒",词人独自面对秋风,眼神疲惫,流露出一种淡然又略带哀愁的潇洒。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词人的人生况味和时代变迁的痕迹。

作者介绍

陈方恪
朝代:清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猜你喜欢

出城

春风刚煖日刚晴,匹马西循广陆行。

山近太行云乍白,雪消沧浦水犹明。

对床盟在逢新月,负笈年多识旧程。

莫叹绿丝容易改,短亭疏柳半平生。

(0)

夜同朱挥使饮待王以德未至

酒阑残月照高台,还有诗篇次第裁。

舞剑莫教张旭看,登楼须待仲宣来。

徒言南海三千里,已过东风二十回。

岐路相逢聊畅饮,晓城钲鼓漫劳催。

(0)

贞节四咏·其三教子

冰霜啮尽齿将枯,不藉程婴为保孤。

万里独归双白璧,半生惟听几慈乌。

床头手泽书犹在,梦里风涛气未苏。

见说亲教范滂传,有时扶杖更喑呜。

(0)

代夏先生题风木卷

西风吹拱木,哽咽不成音。

树古疑翻海,人亡莫问琴。

泪明原畔草,魂黑雨中林。

日暮啼鸦急,应怜孝子心。

(0)

早朝二首·其一

南风霏早露,筦簟觉微涵。

宫漏犹传五,邻鸡已报三。

冠从灯下正,笔忆殿头簪。

跨马看城阙,彤云晓正酣。

(0)

春渡滹沱

世路无閒日,风波岁岁新。

东风沙上雁,落日岸头人。

去国曾千里,还家又一春。

林花应笑客,忧病往来频。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