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卜算子·其六漫兴》
《卜算子·其六漫兴》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卜算子

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

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

秃尽兔毫锥,磨透铜台瓦。

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

(0)
注释
夜雨:夜晚的雨水。
醉:喝醉。
瓜庐:简陋的瓜棚。
春水:春天的溪水。
秧马:用于插秧的工具。
点检:检查。
快活人:快乐的人。
翁:老人。
秃尽:用尽。
兔毫锥:兔毛制成的笔尖。
磨透:磨得很光滑。
铜台瓦:铜制的砚台。
扬雄:西汉文学家。
解嘲:讽刺或自我解嘲的文字。
乌有先生:扬雄作品《法言》中的虚构人物,象征无实之人。
翻译
夜晚在雨中喝醉于瓜棚,春天的水田里用秧马劳作。
在田间忙碌的快乐农夫,没有人能比得上这位老者。
他用秃了的兔毫笔尖,磨穿了铜制的砚台瓦片。
谁能陪伴扬雄写下讽刺的篇章,只有那虚构的乌有先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卜算子·其六·漫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农耕生活的画面。"夜雨醉瓜庐"写夜晚降临时,农夫在简陋的瓜棚下饮酒,或许是在庆祝丰收或劳累后的小憩,透露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情趣。"春水行秧马"则描绘了春天灌溉田地的情景,秧马是古代用于插秧的工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田园的活力。

"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两句,诗人赞赏田间的农夫们,认为他们是最快乐的人,无人能及,表达了对勤劳农民的敬仰和赞美。接下来的"秃尽兔毫锥,磨透铜台瓦",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农夫们辛勤劳作,连写字用的兔毫锥都磨得光秃,铜制的研台都被磨得精光,展现出他们对土地的专注和付出。

最后两句"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借用汉代学者扬雄的故事,表示在这田间劳作的场景中,没有谁能像扬雄那样以文解忧,只有那虚构的乌有先生才能陪伴他们。这既是对农夫们的孤独和坚韧的同情,也是对他们淳朴生活态度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赞颂,展现了农耕生活中的苦乐与坚韧,以及词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三奠子.同国器帅良佐仲泽置酒南阳故城

上高城置酒,遥望舂陵。兴与废,两虚名。

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中原鹿,千年后,尽人争。

风云寤寐,鞍马生平。钟鼎上,几书生。

军门高密策,田亩卧龙耕。南阳道,西山色,古今情。

(0)

望云谣

涉江采芙蓉,芙蓉待秋风。

登山采兰苕,兰苕霜早彫。

美人亭亭在云霄,郁摇行歌不可招。

湘弦沈沈写幽怨,愁心历乱如曳茧。

金支翠蕤纷在眼,春草迢迢春波远。

(0)

蓬莱阁.赠吴庵师

庵师急。庵师和尚迎仙客。迎仙客。

香烟缭绕,把予眸隔。如麻观者难筹测。

良缘共结功无溺。功无溺。龙华三会,熙熙消息。

(0)

登原州城呈张蕡从事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唯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0)

谢孙舍人题名水亭因有纪赠

紫微客写青苔壁,不与寻常姓字同。

多谢溪烟知我意,预先替作碧纱笼。

(0)

山中见梅

踏破溪边一径苔,好山好竹少人来。

有梅花处惜无酒,三嗅清香当一杯。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