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园须筑山,山深气苍雅。
移划郭外峰,斑驳色如赭。
聊效愚公愚,丘壑凭腹写。
崭严状起伏,崒嵂出高厦。
累累千百族,冀得烟云惹。
初为颇多趣,既则终嫌假。
心毁心誉时,屡改屡取舍。
洞壑乏玲珑,焉能恣游冶。
树石偶遣兴,涉趣随高下。
我园惟我适,毋索同心者。
筑园须筑山,山深气苍雅。
移划郭外峰,斑驳色如赭。
聊效愚公愚,丘壑凭腹写。
崭严状起伏,崒嵂出高厦。
累累千百族,冀得烟云惹。
初为颇多趣,既则终嫌假。
心毁心誉时,屡改屡取舍。
洞壑乏玲珑,焉能恣游冶。
树石偶遣兴,涉趣随高下。
我园惟我适,毋索同心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建造假山园景的构思与实践过程。开篇“筑园须筑山,山深气苍雅”,点明了建造假山是营造园景的关键,且强调了山体的深邃与自然之气的和谐。接着,“移划郭外峰,斑驳色如赭”描述了从远处移来的山峰,其颜色斑驳,如同赭石一般,增添了园景的自然韵味。
“聊效愚公愚,丘壑凭腹写”借用愚公移山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效仿古代先贤,凭借自己的想象与努力,创造出心中的丘壑景观。接下来,“崭严状起伏,崒嵂出高厦”描绘了假山的形态,既有峻峭的山峰,又有高耸的建筑,展现了园景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累累千百族,冀得烟云惹”形容假山上的树木与岩石众多,希望能吸引烟云缭绕,增添几分仙气与神秘感。然而,“初为颇多趣,既则终嫌假”指出初期的构想虽有趣味,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显得过于人工雕琢,缺乏自然之美。
“心毁心誉时,屡改屡取舍”反映了在建造过程中,诗人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选择,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设计。最后,“洞壑乏玲珑,焉能恣游冶”指出假山的洞穴不够精致,无法满足自由游玩的需求。尽管如此,诗人仍坚持“树石偶遣兴,涉趣随高下”,以树木和石头来寄托个人的情感与趣味,让园景随着高低变化而富有生机。
“我园惟我适,毋索同心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创造的园景的独特感受,认为只有自己能够真正欣赏并享受其中的乐趣,无需寻求他人的认同或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园艺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忽示登高作,能宽旅寓情。
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草得风光动,虹因雨气成。
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江南庄宅浅,所固唯疏篱。
小女未解行,酒弟老更痴。
家中多吴语,教尔遥可知。
山怪夜动门,水妖时弄池。
所忧痴酒肠,不解委曲辞。
渔妾性崛强,耕童手皴釐。
想兹为襁褓,如鸟拾柴枝。
我咏元鲁山,胸臆流甘滋。
终当学自乳,起坐常相随。
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
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
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潨。
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
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
朝亦连州吟,暮亦连州吟。
连州果有信,一纸万里心。
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南风嘶舜琯,苦竹动猿音。
万里愁一色,潇湘雨淫淫。
两剑忽相触,双蛟恣浮沈。
斗水正回斡,倒流安可禁。
空愁江海信,惊浪隔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