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绵竹致政杨郎中》
《寄绵竹致政杨郎中》全文
宋 / 范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竹里幽泉荷盖池,主人投绂自相宜。

水风吹面难成醉,山月当头易得诗。

漠漠稻畦翻虎掌,深深花坞结蜂脾。

年来想像清高处,羞愧浮云满鬓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竹里幽泉荷盖池”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隐居生活的主题融为一体,竹林中的清泉和荷叶覆盖的池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接着,“主人投绂自相宜”一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转变——从官场退隐到田园生活,这种自我选择的归隐,体现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水风吹面难成醉,山月当头易得诗”,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与诗人的灵感。水风轻拂,虽不能让人沉醉于酒香之中,却能激发诗人的创作欲望,山月高悬,为诗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创作背景。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示了他在宁静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漠漠稻畦翻虎掌,深深花坞结蜂脾”两句,通过稻田和花丛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稻田如虎掌般翻动,象征着丰收的希望;花坞中蜜蜂忙碌,寓意着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丰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最后,“年来想像清高处,羞愧浮云满鬓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追求功名利禄的反思。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开始向往那种远离世俗纷扰、心灵纯净的生活状态,对过去的浮躁和虚荣感到羞愧。这不仅是对自身人生轨迹的深刻反省,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到田园生活的转变,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到的精神慰藉和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仅是一首描绘乡村美景的诗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范镇
朝代:宋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
猜你喜欢

喜钱塘归附因思先陇

边城昨夜羽书飞,传道临安亦已归。

鱼鳖不惊随土纳,貔貅无敌见天威。

吴山东向晴云起,浙水西流落日微。

欲扫松楸归未得,诗成喜极泪沾衣。

(0)

题画二绝句·其一

紫翠萦纡千万重,僧归日午始闻钟。

若非越上云门寺,定是庐山五老峰。

(0)

田家苦

日如火,风如血。昆崙碎,黄河竭。

雨声隔云招不来,高田低田龟背裂。

老农踏车瘦如鬼,黑不辨眉白见齿。

一寸秋苗一寸心,汗血愿为三尺水。

霜罗扇,雾縠衣,冰盘味甜红荔枝。

老农有胆谁尝苦,租吏敲门夜骑虎。

(0)

题陈世恭所藏山水图歌

米公老手无人继,从此乾坤少清气。

画师落笔颇似之,素练曲折开秋意。

上有青山万叠之嶙峋,下有白云千顷之氤氲。

丹枫翠柏森左右,年深乃成十抱文。

白石坡头野亭小,一叶渔舟荡清晓。

对岸想像忘机翁,坐占苍苔谈未了。

我尝四载客京华,每见画图成叹嗟。

垂老归来爱幽独,欲借云根半间屋。

(0)

岁暮奉呈公相

发春食沂水,岁晏复来兹。

如何羁旅踪,涉历绵绵时。

朝从我公出,驰猎北山陲。

骍弓挟白羽,紫燕从文骊。

莫归戎府閒,初月照大旗。

城近刁斗急,令严人语稀。

亦有二三友,摛毫匹书诗。

铿锵节征鼓,倡和叶埙篪。

今夕匪恒夕,岁律行推移。

作乐陈火戏,张灯送瑶卮。

献酬岂不欢,终觞前致辞。

春秋贵谨始,君子慎知几。

愿公益崇德,如彼星日辉。

上为国柱石,下作民蓍龟。

受脤殄凶丑,垂绅赞雍熙。

惟音和则钧,在器满乃隳。

吾人依末耀,共仰黄发期。

(0)

十一月二十日夜陪我公校阅所抄唐人绝句诗因拟作五首奉献·其三

公方耽古律,我亦爱评诗。

首首听歌起,谁占作者谁。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