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水残无,回风倦否,几回肠断江南柳。
一从攀折送行人,何年重见纤纤手?
垂巷愁疏,当门怨久,眉边眼底逢迎彀。
却嫌春意不多时,秋来渐与人同瘦。
拂水残无,回风倦否,几回肠断江南柳。
一从攀折送行人,何年重见纤纤手?
垂巷愁疏,当门怨久,眉边眼底逢迎彀。
却嫌春意不多时,秋来渐与人同瘦。
这首词以江南柳为引子,描绘了一段深情的离别记忆和无尽的思念之情。"拂水残无,回风倦否",通过描绘柳枝在水面轻轻摇曳和微风中的疲态,暗示了离别后的寂寞与无奈。"几回肠断江南柳",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柳树的深深眷恋,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痛苦。
"一从攀折送行人,何年重见纤纤手",回忆起曾经亲手折柳相赠的情景,诗人怀念着那位离去的人,期待着何时能再次见到那双纤细的手,流露出对重逢的渴望。
"垂巷愁疏,当门怨久",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在长巷中独自承受的哀愁和门前等待的漫长怨念,展现了深深的思念和失落。"眉边眼底逢迎彀",则通过想象对方眼中也满是期待和思念,强化了情感的共鸣。
最后两句"却嫌春意不多时,秋来渐与人同瘦",以季节更替象征时间流逝,表达了主人公因思念而日渐消瘦,感叹美好的春光转瞬即逝,秋天的到来更增添了凄凉之感。整体上,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袁克文的词作风格。
文质相乘徒野史,拔山塞海终军死。
早时妄作不朽计,掇拾馀疏自纲纪。
跳梁甃缺固无有,白首何堪堕牛李。
冥行触柱犹欲前,布袜青鞋从兹始。
春风罾头问时鱼,莫雨洲中吟白芷。
尔来蹭蹬十二年,尚向牛角惊斗蚁。
亭亭日没见初月,宛是角巾逢绮里。
万顷烟波渺天末,十丈霜松腾涧底。
几从窈窕泛斗槎,终愧婆娑参佩蕊。
晚来鹊话颇不凡,俄报翩翩航一苇。
元龙豪气不少除,楼卧超然遽思起。
问途直指三峰去,盘马楼前万人喜。
亟发健句压欲倒,似不见容已无齿。
便期脱帽洒风腴,豫宿寒舂絜云子。
定应一笑非等閒,更想笔端如泻水。
《次韵王性之见寄佳句》【宋·李之仪】文质相乘徒野史,拔山塞海终军死。早时妄作不朽计,掇拾馀疏自纲纪。跳梁甃缺固无有,白首何堪堕牛李。冥行触柱犹欲前,布袜青鞋从兹始。春风罾头问时鱼,莫雨洲中吟白芷。尔来蹭蹬十二年,尚向牛角惊斗蚁。亭亭日没见初月,宛是角巾逢绮里。万顷烟波渺天末,十丈霜松腾涧底。几从窈窕泛斗槎,终愧婆娑参佩蕊。晚来鹊话颇不凡,俄报翩翩航一苇。元龙豪气不少除,楼卧超然遽思起。问途直指三峰去,盘马楼前万人喜。亟发健句压欲倒,似不见容已无齿。便期脱帽洒风腴,豫宿寒舂絜云子。定应一笑非等閒,更想笔端如泻水。
https://shici.929r.com/shici/KDzugZcj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