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蔡州叔父金部挽辞别二首·其二》
《蔡州叔父金部挽辞别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学比我公常恐后,身于馀子似蒙知。

心惊并直仪曹夜,泪尽孤吟海浦时。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为叔父金部所作的挽辞之一,表达对叔父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和直接抒情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叔父人格魅力的深刻认识和情感的真挚流露。

首句“学比我公常恐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问修养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暗含着对叔父学识渊博的钦佩。诗人自谦自己在学问上总是担心落后于叔父,这种谦虚的态度体现了他对叔父的尊敬和崇拜。

第二句“身于馀子似蒙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在众多同辈中的渺小感,仿佛只有叔父能够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既是对叔父知音般的存在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自己在社会地位和认知水平上的自我定位。

接下来的“心惊并直仪曹夜”,描绘了诗人深夜时分,因叔父的离世而心生恐惧的情景。这里的“并直仪曹”可能是指在官场或某种正式场合中,暗示叔父在这些场合中的正直形象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叔父人格的敬重。

最后一句“泪尽孤吟海浦时”,则是诗人面对叔父去世时的哀痛之情。在海边独自吟唱,泪水已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孤独。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叔父的深切悼念,也展现了诗人面对失去亲人时的无助和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叔父生前形象的回忆和逝去后的哀思,展现了深厚的人伦情感和对逝者无尽的怀念。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送某护军解官归罗浮奉母塞上送友人归养

秋风吹木叶,天外白云飞。

徐庶辞刘去,王阳回驭归。

笛中闻折柳,马上换征衣。

迢递还山梦,相随度翠微。

(0)

过李子草堂

草堂卜筑依山势,五里松阴接海潮。

渔舫隔州烟火乱,江枫夹岸浦帆遥。

云深古寺时闻磬,人到穷厓忽见桥。

十载乱离逢此地,好驱鸡犬赴相招。

(0)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其一

章流清浅藕花高,供奉乘舟衣锦袍。

却为君王怜翰墨,沉香亭上欲相劳。

(0)

西湖后曲·其六

绿琴弹罢月空明,鸟语花香水复清。

昨日刺船人不见,先生无乃善移情。

(0)

西湖后曲·其二

栖禅寺口月明时,欲系扁舟限柳丝。

岂是薄情离别易,亏人折尽路头枝。

(0)

剃发诵为澄月上人出世·其二

因缘大事莫逡巡,今日君身即佛身。

切莫自誇独尊我,云门一棒最惊人。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