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卜筑依山势,五里松阴接海潮。
渔舫隔州烟火乱,江枫夹岸浦帆遥。
云深古寺时闻磬,人到穷厓忽见桥。
十载乱离逢此地,好驱鸡犬赴相招。
草堂卜筑依山势,五里松阴接海潮。
渔舫隔州烟火乱,江枫夹岸浦帆遥。
云深古寺时闻磬,人到穷厓忽见桥。
十载乱离逢此地,好驱鸡犬赴相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居生活画卷。开篇“草堂卜筑依山势”,点明了草堂选址在山间,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五里松阴接海潮”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松林的广袤与海潮的壮阔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
“渔舫隔州烟火乱,江枫夹岸浦帆遥”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江面上的繁忙与静谧共存的景象。渔舟与烟火交织,江边枫树与远处帆影遥相对照,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云深古寺时闻磬,人到穷厓忽见桥”则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感。古寺隐于云雾之中,偶尔传来悠扬的钟声,引人遐想;而当行至险峻之处,却意外发现一座桥梁横跨两岸,这种意外的惊喜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最后,“十载乱离逢此地,好驱鸡犬赴相招”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向往和渴望。经历了多年的动荡与分离,此刻能够在此地重逢,诗人不仅期待着与自然和谐共处,也渴望与乡邻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嗟嗟千岁姿,不比明堂蒿。
肤裁三韩扇,液制中山醪。
皮毛剥落尽,流转到松糕。
髯龙脱赤鳞,三日浴波涛。
玉兔持玉杵,捣此玄霜膏。
文章有杂碎,肪泽滋煎熬。
殷勤小方饼,裁以鞍山刀。
味甘剖萍实,色殷煎樱桃。
辽阳富冬菹,盘餐穷溪毛。
巧谋一饱地,齑粉不我逃。
腹中十八公,笑汝真老饕。
未忘口腹累,尚似贤蒸羔。
真味苦硬老,家风大孤高。
聊将酥蜜供,调戏引儿曹。
多生根尘习,隽永胜珍庖。
一舌有多智,无乃绵蕞劳。
人閒无正味,嗜好随所遭。
安能知许事,为君续离骚。
忆惜登科正妙年,鞭笞龙凤散神仙。
金钗贳酒春无价,银烛呼卢夜不眠。
往事悲凉真梦耳,故人零落独潸然。
临街父老应相识,笑指潘郎雪满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