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院无金磬,诵经石可敲。
苦齑何异药,破屋不如巢。
一受田家供,因多桑者交。
洗蔬莫剩叶,流出恐人嘲。
荒院无金磬,诵经石可敲。
苦齑何异药,破屋不如巢。
一受田家供,因多桑者交。
洗蔬莫剩叶,流出恐人嘲。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朴素与艰辛,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农耕社会的风貌。
首句“荒院无金磬”以“金磬”反衬出乡村环境的简朴,没有豪华装饰,只有自然与宁静。接着“诵经石可敲”,表现了村民在忙碌之余,仍不忘心灵的慰藉,通过诵经寻求内心的平静。
“苦齑何异药”一句,将日常食物与草药相提并论,体现了乡村生活中的艰苦与朴素,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健康与生存的重视。“破屋不如巢”则通过对比破败的房屋与鸟巢,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赞美。
“一受田家供,因多桑者交”描述了村民之间基于共同劳动与生活方式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社区内部的互助与团结精神。“洗蔬莫剩叶,流出恐人嘲”则体现了对资源的珍惜与节约,以及邻里间的相互监督与尊重,反映了乡村社会中朴素的生活哲学和道德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末乡村社会的生活场景、人文情感以及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追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昔年将出谷,几日对辛夷。
倚树怜芳意,攀条惜岁滋。
清阴须暂憩,秀色正堪思。
只待挥金日,殷勤泛羽卮。
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
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
谷中春日暖,渐忆掇茶英。
欲及清明火,能销醉客酲。
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
饮罢闲无事,扪萝溪上行。
伊川新雨霁,原上见春山。
缑岭晴虹断,龙门宿鸟还。
牛羊平野外,桑柘夕烟间。
不及乡园叟,悠悠尽日闲。
宋氏远家左,豺狼满中州。
阳君守滑台,终古垂英猷。
数仞城既毁,万夫心莫留。
跳身入飞镞,免胄临霜矛。
毕命在旗下,僵尸横道周。
义风激河汴,壮气沦山丘。
嗟尔抱忠烈,古来谁与俦。
就烹感汉使,握节悲阳秋。
颜子缀清藻,铿然如素璆。
徘徊望故垒,尚想精魂游。
龙门有开士,爱我春潭碧。
清景出东山,闲来玩松石。
应怜林壑主,远作沧溟客。
为我谢此僧,终当理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