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来同轨,因山俭德昭。
尧丧三载慕,禹葬百神朝。
寂寞龙楼閟,凄凉凤辇遥。
臣民纷雨泣,血洒浙江潮。
七月来同轨,因山俭德昭。
尧丧三载慕,禹葬百神朝。
寂寞龙楼閟,凄凉凤辇遥。
臣民纷雨泣,血洒浙江潮。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祥所作,名为《高宗皇帝挽词(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故去英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动荡不安局势的忧虑。
首句“七月来同轨,因山俭德昭。”通过“七月”点明时节,暗示夏末秋初,此时天气炎热而又有所转变。"同轨"指的是车轮印迹相合,一般用以比喻君子之道或是友情的深厚。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先帝的追思和怀念,而“因山俭德昭”则是说由此引发了对古圣贤德行的思考。
接着,“尧丧三载慕,禹葬百神朝。”提到了尧、舜两位上古圣君以及夏禹的大业。"三载"在这里指的是三年,是古代为故去帝王举哀的一种礼制;“百神”则是对天地万物的统称,禹葬百神意味着大禹平定九州后,将各路神灵安葬,显示了他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和巨大的功绩。
第三句“寂寞龙楼閟,凄凉凤辇遥。”通过“寂寞”二字,传达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情感。"龙楼"常用以喻指皇宫或高大建筑物,而“閟”则有门闭之意;“凤辇”原是帝王车驾的代称,这里则表现了一种空旷无主的凄凉景象。
末句“臣民纷雨泣,血洒浙江潮。”通过“臣民”指代百姓,用“纷雨泣”形容他们悲痛欲绝的场面;"血洒浙江潮"则描绘出一种动乱中的惨状,可能暗示着战争或灾难带来的伤亡和流血。
总体来看,这首挽词通过对古圣先贤的追思,以及对当下民生疾苦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