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雨,薄雾花濛濛。
小大涧壑呜,百道源相通。
潭鱼跃新水,园竹抽春丛。
禽鸟忽变声,乃知天气融。
登高一以眺,澄览众虑空。
玄理群所贵,耳目悦且充。
于焉坐垂钓,自拟沧浪翁。
三月十日雨,薄雾花濛濛。
小大涧壑呜,百道源相通。
潭鱼跃新水,园竹抽春丛。
禽鸟忽变声,乃知天气融。
登高一以眺,澄览众虑空。
玄理群所贵,耳目悦且充。
于焉坐垂钓,自拟沧浪翁。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十日雨后晚眺隅园的景象与感受。开篇“三月十日雨,薄雾花濛濛”,细腻地勾勒出雨后薄雾笼罩下的花丛,朦胧而富有诗意。接着,“小大涧壑呜,百道源相通”描绘了雨水汇流,溪涧潺潺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潭鱼跃新水,园竹抽春丛”两句,通过鱼跃水面和竹子抽出新芽,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紧接着,“禽鸟忽变声,乃知天气融”则通过鸟鸣的变化,暗示天气转暖,万物复苏的景象。
“登高一以眺,澄览众虑空”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内心宁静,忘却尘世烦恼的情境。最后,“玄理群所贵,耳目悦且充。于焉坐垂钓,自拟沧浪翁”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哲学的感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隐逸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