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昔丧乱,阙下多搆兵。
豺虎恣吞噬,干戈日纵横。
逆徒自外至,半夜开重城。
膏血浸宫殿,刀枪倚檐楹。
今知从逆者,乃是公与卿。
白刃污黄屋,邦家遂因倾。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
哀哀独孤公,临死乃结缨。
天地既板荡,云雷时未亨。
今者二百载,幽怀犹未平。
山河风月古,陵寝露烟青。
君子秉祖德,方垂忠烈名。
华轩一惠顾,土室以为荣。
丈夫立志操,存没感其情。
求义若可托,谁能抱幽贞。
江都昔丧乱,阙下多搆兵。
豺虎恣吞噬,干戈日纵横。
逆徒自外至,半夜开重城。
膏血浸宫殿,刀枪倚檐楹。
今知从逆者,乃是公与卿。
白刃污黄屋,邦家遂因倾。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
哀哀独孤公,临死乃结缨。
天地既板荡,云雷时未亨。
今者二百载,幽怀犹未平。
山河风月古,陵寝露烟青。
君子秉祖德,方垂忠烈名。
华轩一惠顾,土室以为荣。
丈夫立志操,存没感其情。
求义若可托,谁能抱幽贞。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残酷景象,反映了动荡时期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开篇即写“江都昔丧乱”,以此为起点,展现了战火纵横、兵戈频仍的乱世图景。“豺虎恣吞噬”形象地描绘出战乱中的残忍与恐怖,而“逆徒自外至,半夜开重城”则透露了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诗人在“膏血浸宫殿,刀枪倚檐楹”中表现了战争带来的毁灭和血腥,以及权力中心的沦陷。接着,“今知从逆者,乃是公与卿”一句,揭示了背叛者的真面目,是那些原本应该忠诚守护国家的人。这不仅指出了战乱的直接责任人,也隐含着对这场变故深刻的反思和愤懑。
“白刃污黄屋,邦家遂因倾”一句,则是从国家层面上总结了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紧接着,“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忠诚之士的认识,也体现了在动荡时代中如何辨别真正的英雄。
“哀哀独孤公,临死乃结缨”一句,似乎是在哀悼那个叫做“独孤公”的人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表达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之心。诗中的“天地既板荡,云雷时未亨”则表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动荡不宁。
“今者二百载,幽怀犹未平”一句,跨越了两百年的时间距离,表达了对往昔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反思,以及这种反思之情感依然无法平复。紧接着,“山河风月古,陵寝露烟青”则是对自然景观与人间陵墓之间的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时间流逝与历史沧桑。
“君子秉祖德,方垂忠烈名”一句,则是在赞扬那些继承先辈美德并且能够保持忠诚品格的人。紧接着,“华轩一惠顾,土室以为荣”则是对那些即使身处低微境遇中仍能保持高洁品行者的颂扬。
“丈夫立志操,存没感其情”这两句,则是在表达对于那些坚守个人操守、不论生死都能保持忠诚之心的男子汉的赞美。最后,“求义若可托,谁能抱幽贞”则是对在乱世中寻找可以托付信仰和正义的人物发出感慨,表达了对于能够坚守纯洁和正直品质者的渴望。
这首诗语言沉郁,情感深重,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表现了对忠诚之士的赞美和对乱世中的个人操守的渴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反思,以及对自然景观与人间陵墓之间的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时光流逝、历史沧桑的情感体验。
风涛潮汐未应虚,腹字那无径寸鱼。
海上老兵韦蠙褶,山中隐士竹翘书。
品泉石磴迎凉早,丸药春林坰露初。
婚嫁不关儿女累,却烦羔雁到庭除。
四壁图书自觉尊,不从人俗竞朝昏。
荒庭尚隐玄微子,素业应传洛诵孙。
农扈劝春同布谷,壸人争旦有清猿。
似闻椎髻能偕隐,操作常穿犊鼻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