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无金鼎诀,自少碧山游。
韩生骑白鹿,老子跨青牛。
余亦邀玄鹤,相将访十洲。
遐哉寻玉洞,邈矣度丹丘。
因笑陶贞白,何须不下楼。
非无金鼎诀,自少碧山游。
韩生骑白鹿,老子跨青牛。
余亦邀玄鹤,相将访十洲。
遐哉寻玉洞,邈矣度丹丘。
因笑陶贞白,何须不下楼。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鍊所作的《步虚词二十三章》中的第十二章。诗中描绘了道家修行者的生活与追求,充满了神秘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非无金鼎诀,自少碧山游”,点明了修道者并非没有掌握炼丹秘术,而是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碧山生活,暗示了一种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接着,“韩生骑白鹿,老子跨青牛”两句,运用了两个著名的道家典故,韩生与白鹿,老子与青牛,象征着修道者的高洁与自由,以及他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余亦邀玄鹤,相将访十洲”则表达了诗人自己也渴望追随这些仙人,一同前往传说中的仙境,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遐哉寻玉洞,邈矣度丹丘”进一步描绘了寻找仙山洞府,穿越丹丘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憧憬。
最后,“因笑陶贞白,何须不下楼”以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赞赏,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思,认为不必完全脱离尘世,也可以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道家文化中对自然、超脱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凤山山头日欲暮,北望风尘暗行路。
喜君近向全椒来,别我将返青原去。
仓皇面目带风日,颠倒衣裳杂霜露。
投身幸从异境脱,执手且慰同乡聚。
比闻冲斥剧豺虎,汝颍徵兵急救捕。
繻符严诘千里道,戈甲纷填九江戍。
主人念客苦留别,立马不发空愁顾。
归心早逐匡山云,愁思空迷锦江树。
驱车南出清江曲,三日风帆快驰溯。
远游无方古所戒,菽水怡亲窃终慕。
我贫未归不得意,感子于我今相遇。
未能呼酒一浇涤,秖以软语相温煦。
空山落叶慎行李,极浦苍葭但烟雾。
残年旧隐如可寻,思君更咏閒居赋。
太华蜕奇骨,黄河问灵躯。
风雨恣所狎,金石等不渝。
坚脆各叛纪,正襟守中枢。
觏闵婴陆沉,陨问戒斯须。
吾生匪蜃雉,物状漫紫朱。
聊息朱鸟麓,梦无金简书。
延彼堪舆情,充兹营魄虚。
晶宇涤宿云,回风荡椒隅。
薄岚开夕暾,寒英媚霜趺。
佳期无定轸,元化随与俱。
悦心道已广,栖贞邻岂孤。
三寿同修促,二见息肥癯。
于君之家临具区,躬耕把钓何勤劬。
爰作新台奉亲乐,婴啼拙舞将驩娱。
知君綵衣常自著,匪独乐尔怡妻孥。
上堂朝夕具甘旨,列以羔豚兼莼鲈。
称觞愿亲百岁寿,无由驻目忘朝晡。
长年树桑阴满户,林中夜夜巢慈乌。
服劳恐辱子事尽,生祥下瑞天理符。
君不见东家万厦畜有馀,生儿二十不读书。
崇朝街里调鞍马,不肯堂中问起居。
又不见西家有子怀明珠,十年辞家远游去,天下豪狭相奔趋。
白发之亲双眼枯,令名既失身受污。
于君于君非尔徒,于君于君非尔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