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曹清父营生坟追和范石湖韵四首·其一》
《次韵曹清父营生坟追和范石湖韵四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桑榆未迫尚东隅,诸子盈前返哺乌。

早检青囊营□□,□□丹灶著工夫。

无生话可忘言了,自祭文能信手摸。

□□□年未遑办,一抔□□□良图。

(0)
注释
桑榆:比喻晚年。
迫:逼近。
东隅:早晨,比喻开始。
盈前:满前,指众多。
返哺乌:比喻孝顺地照顾孩子。
青囊:古代书袋,这里指学问。
营:经营,此处指研究。
丹灶:炼丹的炉灶,象征修炼。
工夫:功夫,这里指精力和时间。
无生话:指世俗生活。
忘言了:无需多言,意指心无杂念。
自祭文:自我祭祀的文章,可能指写墓志铭。
信手摸:随手撰写。
□□□年:此处缺失具体数字,可能是年龄或时间。
未遑:没有时间。
一抔:一捧,少量。
□□□良图:此处也缺失具体字词,可能指美好的规划或遗愿。
翻译
虽然桑树和榆树的影子还未逼近傍晚,我还是在早晨忙碌着,为孩子们准备教育
在书房里仔细研读,投入修炼丹药
没有什么生计可以让我忘记,连自我祭祀也能随性而为
岁月匆匆,来不及筹备后事,只希望能留下一片净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末年到元初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曹清父营生坟追和范石湖韵四首(其一)》。从内容上看,诗人是在描绘自己或他人的墓地修建场景,并通过对比现实与自然界的状况来表达一种无奈和怀旧的情感。

"桑榆未迫尚东隅,诸子盈前返哺乌。" 这两句写的是环境和氛围,桑树和榆树还没有受到侵害,依然在东边的角落里,而孩子们则聚集在墓前,为父母守灵。这里的“未迫”表达了一种时间上的缓慢感,仿佛时间停滞,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悲凉的情绪。

"早检青囊营□□,□□丹灶著工夫。" 这两句则描写了墓地的具体修建情况。诗人提到早晨就开始检查青色的布囊(可能是用来覆盖或标记墓地用的物品),以及墓地上丹红色的火灶(烧纸钱等祭品的地方)显示出一番忙碌的场景。

"无生话可忘言了,自祭文能信手摸。" 这两句是对逝去岁月和亲人的一种缅怀。诗中提到“无生”可能指的是已经去世的人,“话可忘言了”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记忆的珍视,而“自祭文能信手摸”则体现出一种对文字的依赖和信任,仿佛只有通过书写才能与逝去的灵魂沟通。

"□□□年未遑办,一抔□□□良图。"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或计划,但具体内容因字迹模糊而难以辨识。不过从上下文来看,这可能是在提及某个计划或者墓地的长远打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墓地修建和祭奠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于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一种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题菜

落酥芦菔嘉肥嫩,野老常将拟八珍。

此日卿家看图画,秋官一味诧清贫。

(0)

出京留别翰苑诸公·其二

东岳祠前动别骖,归心先己到江南。

同官敢怨无言赠,玉旨丁宁已再三。

(0)

题戴文进湘江雨意卷·其二

纷驰名利不知劳,马首红尘十丈高。

谁似钱塘戴文进,小斋无事玩湘皋。

(0)

题墨竹寄刘子伟·其一

江上好山千万重,看山长踏翠芙蓉。

他年解绶还乡邑,竹杖芒鞋与尔同。

(0)

题竹寄一夔侍讲·其一

翰苑銮坡日月边,五更联辔共朝天。

独封青简收金匮,去傍云林作散仙。

(0)

题彭甥士淳梅花·其一

北风猎猎捲飞沙,之子南辕道路赊。

正直冰霜岁华暮,阖闾城下看梅花。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