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春灯、赤瑛盘内,丝丝缕缕难理。
平生说饼题糕兴,惯与群儿争嗜。铜驼市。
曾趁遍、卖饧小担箫声底。何曾见此。
总输与筵前,轻松纤软,弱雪不胜齿。
摩挲罢,髣髴梦华小记。依稀南内遗制。
当初赭帕低笼处,分赐龙孙凤子。今何似。
似宋嫂鱼羹、又似杨妃荔。天家往事。
也不信宫娥,晓寒呵手,搓得恁般细。
袅春灯、赤瑛盘内,丝丝缕缕难理。
平生说饼题糕兴,惯与群儿争嗜。铜驼市。
曾趁遍、卖饧小担箫声底。何曾见此。
总输与筵前,轻松纤软,弱雪不胜齿。
摩挲罢,髣髴梦华小记。依稀南内遗制。
当初赭帕低笼处,分赐龙孙凤子。今何似。
似宋嫂鱼羹、又似杨妃荔。天家往事。
也不信宫娥,晓寒呵手,搓得恁般细。
这首《摸鱼儿·咏窝丝糖》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窝丝糖的制作工艺和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与历史典故。
词中首先描述了窝丝糖的制作过程:“袅春灯、赤瑛盘内,丝丝缕缕难理。”春夜灯火下,赤色如玉的盘中,丝丝缕缕的糖线交织,难以整理。接着,“平生说饼题糕兴,惯与群儿争嗜。”表达了对传统糕点的喜爱,以及与孩童们分享美食的乐趣。
“铜驼市。曾趁遍、卖饧小担箫声底。”回忆起往昔市集上,吹着箫声的小贩售卖糖食的场景。接下来,“何曾见此。总输与筵前,轻松纤软,弱雪不胜齿。”感叹如今难以见到如此精致的糖品,只能在宴席上品尝到轻盈柔软、如雪花般脆弱的口感。
“摩挲罢,髣髴梦华小记。依稀南内遗制。”通过抚摸,仿佛回到了梦中的繁华景象,南内(皇宫)遗留下的制作技艺。紧接着,“当初赭帕低笼处,分赐龙孙凤子。”回忆起过去,赭色的布帘下,皇家将糖品分赐给龙孙凤子享用的情景。
最后,“今何似。似宋嫂鱼羹、又似杨妃荔。”对比现今,无论是宋嫂鱼羹的美味还是杨贵妃荔枝的鲜甜,都无法与窝丝糖的精细工艺相媲美。“天家往事。也不信宫娥,晓寒呵手,搓得恁般细。”表达了对宫廷往事的怀念,宫女们在寒冷的清晨,精心搓制糖线的场景,展现了窝丝糖制作的精湛技艺和背后的故事。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不仅展现了窝丝糖的独特魅力,也蕴含了对传统工艺和历史文化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