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负春秋几佳日,问公佳日有诗无。
者番引玉非干誉,以砚为田似未芜。
行乐暮年忌病痛,偶谈时事又惊吁。
新吟击节同欣赏,寄语须防碎鼎瑚。
我负春秋几佳日,问公佳日有诗无。
者番引玉非干誉,以砚为田似未芜。
行乐暮年忌病痛,偶谈时事又惊吁。
新吟击节同欣赏,寄语须防碎鼎瑚。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祝廷华所作,《赏菊次韵和味三叔祖(其二)》。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首句“我负春秋几佳日”,诗人感叹自己在春去秋来中错过了多少美好的日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接着,“问公佳日有诗无”一句,诗人向他人询问,在那些美好的日子里是否留下了诗歌的痕迹,进一步强调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者番引玉非干誉,以砚为田似未芜”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创作比作引玉(引出美玉),虽不求名利,却如同耕种砚田一般,充满生机与希望,暗示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坚持。
“行乐暮年忌病痛,偶谈时事又惊吁”则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既享受着生活中的乐趣,又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感到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的关注。
最后,“新吟击节同欣赏,寄语须防碎鼎瑚”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新作的喜悦,同时也提醒大家要小心呵护,避免破坏美好的事物,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活、创作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怪石岑崟当路,幽篁深不见天。
此路若逢醉客,应在万仞峰前。
江夏无双乃吾宗,同舍颇似王安丰。
能浇茗碗湔祓我,风袂欲挹浮丘翁。
吾宗落笔赏幽事,秋月下照澄江空。
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不嫌水厄幸来辱,寒泉汤鼎听松风,夜堂朱墨小灯笼。
惜无纤纤来捧碗,惟倚新诗可传本。
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颍川水。
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
筠笼动浮烟雨姿,瀹汤磨沙光陆离。
竹萌粉饵相发挥,芥姜作辛和味宜。
公庭退食饱下箸,杞菊避席遗萍齑。
雁门天花不复忆,况乃桑鹅与楮鸡。
小人藜羹亦易足,嘉蔬遣饷荷眷私。
吾闻石耳之生常在苍崖之绝壁,苔衣石腴风日炙。
扪萝挽葛采万仞,仄足委骨豺虎宅。
佩刀买犊剑买牛,作民父母今得职。
闵仲叔不以口腹累安邑,我其敢用鲑菜烦嘉禾。
愿公不复甘此鼎,免使射利登嵯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