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老僧》
《赠老僧》全文
宋 / 顾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众僧尊夏腊,灵岳遍曾登。

渡水手中杖,行山溪畔藤。

心空默是印,眉白雪为棱。

自得巡方道,栖禅老未能。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僧侣的形象与心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修行生活的独特风貌。

首句“众僧尊夏腊,灵岳遍曾登”,开篇即点明了这位老僧在僧侣群体中的地位与经历。夏腊,指的是僧人出家的年数,以此来体现其修行的深厚与资历。灵岳,泛指名山大川,暗示老僧足迹遍布各地,遍访名山大川,寻求佛法真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老僧的高龄与丰富的修行经验,也隐含了他对自然与佛法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接着,“渡水手中杖,行山溪畔藤”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老僧日常修行的生活状态。他手持木杖,穿越水流,行走于山间溪畔,以藤蔓作为辅助,这既体现了他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也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木杖与藤蔓,既是工具也是象征,它们代表了老僧对自然界的依赖与尊重,同时也寓意着他在修行路上的坚韧不拔。

“心空默是印,眉白雪为棱”两句,则深入揭示了老僧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心空,意指心灵的纯净与空寂,默是印,意味着他的内心达到了一种无需言语表达的境界,一切都在心中自明。眉白雪为棱,形象地描绘了老僧眉毛如雪般白皙,棱角分明,象征着他历经岁月洗礼后的智慧与坚定。这两句通过外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老僧内在的修为与境界。

最后,“自得巡方道,栖禅老未能”两句,表达了老僧对修行道路的独到见解与追求。自得,意味着他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修行之道,不再受外界干扰。巡方道,指的是游历四方,寻找佛法真谛的过程。栖禅,意为在禅定中安住,老未能,暗示了老僧虽已年迈,但仍然渴望继续修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老僧对修行的热爱与坚持,也体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老僧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其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位年长僧侣在修行道路上的执着、智慧与平和。它不仅赞美了老僧的高尚品质与深邃智慧,也传递了佛法修行的真谛——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理,在静默中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作者介绍

顾逢
朝代:宋

宋吴郡人,字君际,号梅山樵叟。学诗于周弼,名居室为五字田家,人称顾五言。后辟吴县学官。有《船窗夜话》、《负暄杂录》及诗集。
猜你喜欢

朱明观承郭学宪胡计部叶刺史雨中过集得来字

雨过万山雷,云深半未开。

游仙时一到,望气客能来。

上代朱明馆,中天白玉台。

榴花春酿熟,倘肯对衔杯。

(0)

酬马中丞

快骑飞书汗血骄,十州军事冠中朝。

按兵裘带勋名重,开府江湖节制遥。

车海大风新乐曲,南楼明月旧宾僚。

自惭归似莼鲈客,不向沙头一住桡。

(0)

舟行久待贞吉不至瑞洪东过赵家围望宫亭湖作

晓色徐牵邬子船,苍茫不辨驿门前。

匡山五老笑迎日,彭泽先生归去年。

鱼避鸬鹚冲浦浪,租徵荻竹载湖烟。

西江岂为犹停桨,回首姑苏月再圆。

(0)

姚玄胤折梅见寄忆隆庆初从君家市隐园看梅已十五年矣今至金陵二载未游兹园因记朱子价忆梅昨夜下西洲之句辄酬二诗并呈其尊人鸿胪用博一笑·其一

忆梅昨夜下西洲,寄我双枝过陇头。

自笑看花犹有兴,却怜诗不似扬州。

(0)

顾司勋席上送游宗振还莆田

顾荣宾履盛如云,尔去南寻沧海君。

傥忆江东未归客,莫令鸿雁不相闻。

(0)

寄戚少保

貂冕临戎慷慨多,朝廷南顾更如何。

齐中兵法尊司马,海上楼船待伏波。

莲萼纯钩冲斗出,桃花探骑蹴霜过。

军前吹笛门生几,谁似阴山敕勒歌。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