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疑无路,幽深别有天。
偶披青嶂入,得与白云眠。
树密巢归鸟,溪回响暗泉。
草堂终夜寂,高枕听鸣弦。
委曲疑无路,幽深别有天。
偶披青嶂入,得与白云眠。
树密巢归鸟,溪回响暗泉。
草堂终夜寂,高枕听鸣弦。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夜晚在山中人家的静谧体验,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首句“委曲疑无路,幽深别有天”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述山路曲折,似乎到了尽头,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幽深而神秘的世界,暗示了探索未知的惊喜与发现。接下来,“偶披青嶂入,得与白云眠”则表达了诗人偶然踏入这山林深处,得以与白云相伴而眠的超脱与自由感。
“树密巢归鸟,溪回响暗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密林中的归鸟与溪流中的暗泉,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力。最后,“草堂终夜寂,高枕听鸣弦”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内省的境界,草屋中夜深人静,诗人枕着枕头,倾听远处弦音,或许是在思考人生,或是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夜晚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满足。
渺吴天觅愁无地,江山如此谁醒。
乱云空逐惊涛去,人共一亭幽静。
斜月耿,怕重见,青尊中有沧桑影。
吟魂自警,对潮打孤城,烟生坏塔,笛语夜凄哽。
招提境,还作东门帐饮,中流同是漂梗。
当年击楫英雄老,输与过江鱼艇。
愁暗省,换满目,胡沙蛮气连天迥。
苔茵坐冷,任怪石能言,荒波变酒,莫更赋离景。
季有双布履,携来自家乡。
见兄赤两足,奉以慰踉跄。
此履岂有华,素质而白章。
缝纫出新制,絇綦已莫详。
念兹苦寒地,九月露成霜。
上马揽敝裘,入室坐匡床。
谁为手足念,寒瘃惊劻勷。
一朝被温柔,步履便且康。
足受惭黄石,踵决谢卜商。
不忍践荒秽,恐为明洁伤。
俯视物有类,怆然感中肠。
冠緌既成两,凫雁亦双翔。
如何弟与兄,阔别遥相望。
一宵风雨。将小窗曙色,朦胧勒住。
惊起数声啼鸟,多在碧烟深重处。
肥绿欺人,瘦红欲尽,流水无情向南浦。
红药多憨,翠胎未吐,还遣花期误。
问春拟向何方去。怕芳草天涯,萋萋非故。
记得年时踏青路。燕子重来,梦里楼高,望迷烟树。
桃叶难凭,流莺不管,自绾柳丝低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