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台两度庆兹辰,又见荆南物候新。
柏酒照儿初得岁,桃符随俗谩宜春。
九天阊阖中兴主,千里簪裾下土臣。
懒向青铜争齿发,三朝亲际太平身。
鄂台两度庆兹辰,又见荆南物候新。
柏酒照儿初得岁,桃符随俗谩宜春。
九天阊阖中兴主,千里簪裾下土臣。
懒向青铜争齿发,三朝亲际太平身。
此诗《元旦》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描绘了新年时节的欢庆与万象更新之景。诗中以“鄂台两度庆兹辰”开篇,点明了两次庆祝新年的场景,接着“又见荆南物候新”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相联系,暗示着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柏酒照儿初得岁,桃符随俗谩宜春”两句,生动描绘了新年习俗的场景:柏酒象征着长寿与祝福,照耀着孩子们迎接新的一岁;而桃符则是贴在门上驱邪迎福的传统装饰,寓意着新的一年充满生机与希望。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对于新年的期待与庆祝之情。
“九天阊阖中兴主,千里簪裾下土臣”则转向对国家与社会的宏大视角,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以及对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九天阊阖”象征着皇宫或国家的中心,“中兴主”指的是国家的复兴与繁荣的领导者;“千里簪裾”则描绘了全国各地的百姓都以盛装参与庆祝的景象,体现了全国上下同庆的盛况。
最后,“懒向青铜争齿发,三朝亲际太平身”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和对和平时代的珍惜。诗人不愿与镜中的自己较劲,而是享受着作为亲历太平盛世的一员的幸福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新年之际的喜悦、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淮西猛士高将军,新获骁禽被凉素。
调之弗顾情未狎,跨马臂出城东去。
征鸿作字云边斜,耸身直上谁能遮。
天寒日暮望不见,北风万里吹瑶花。
云飞忽断鸿飞却,短草长烟沙际漠。
但馀孤色摇清秋,未许纤毫生碧落。
归来珍卫不解韝,亲手喂肉供饥喉。
英雄遇合固有分,可惜惊尘俱雪头。
银管拈愁,玉笺封泪,十年人老藤花。
趁飞凫小影,又敛翼京华。
认当日、题名醉墨,翠阴深处,重拂窗纱。
话风流、裙屐多时,香散蜂衙。
旧游过眼,漫低回、身世抟沙。
叹候馆凄灯,归艎倦枕,残梦谁家。
唤起二分明月,芜城怨、写入啼鸦。
但潮生潮落,秋声容易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