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闻泗滨亭长送徒如咸阳,徒夫怀归多道亡。
泽中置酒饮相诀,吾亦从此奔芒砀。
阴风萧萧导者惧,前有脩蛇怒横路。
酒酣拔剑肯留行,划断蜿蜒不回顾。
河明月出人踵来,彼媪何冤号且哀。
谓遭赤帝屠吾子,语竟莫知安在哉。
真人闻此自心许,茫茫四海吾其主。
虎变龙飞十二年,馘项枭英盖狐鼠。
半夜雄铓飞上天,几见长陵一抔土。
君不闻泗滨亭长送徒如咸阳,徒夫怀归多道亡。
泽中置酒饮相诀,吾亦从此奔芒砀。
阴风萧萧导者惧,前有脩蛇怒横路。
酒酣拔剑肯留行,划断蜿蜒不回顾。
河明月出人踵来,彼媪何冤号且哀。
谓遭赤帝屠吾子,语竟莫知安在哉。
真人闻此自心许,茫茫四海吾其主。
虎变龙飞十二年,馘项枭英盖狐鼠。
半夜雄铓飞上天,几见长陵一抔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的《彭城三咏(其二)斩蛇泽歌》,讲述了亭长在泗滨为将被流放到咸阳的徒众饯行的故事。诗中描绘了凄凉的离别场景,徒夫们因思乡心切而纷纷逃亡,其中一人在泽中与众人诀别,决定投奔芒砀山。接着,诗人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了途中的艰险,如阴风、毒蛇和壮士拔剑斩蛇的决绝。在月光下,一位老妇哭诉自己的冤屈,但无人能解。此时,诗中的"真人"(可能指刘邦)听到此事,心中暗许,决心成为民众的领袖。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这位领袖历经磨难,最终成功起义,连斩敌首,建立了赫赫功业。最后,诗人以“半夜雄铓飞上天”象征起义的胜利,暗示了刘邦的崛起和秦朝的覆灭,以及他如何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使得长陵(秦始皇陵)的土丘也显得微不足道。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历史人物的传奇色彩。
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
十里春风睡眼中,小桃飘尽馀新绿。